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39篇
基础科学   92篇
  113篇
综合类   2693篇
农作物   56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31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91.
为了探索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山区磐安县的适应性,有效推广单季杂交晚稻机械化插秧,开展了机械插秧与手插的产量、成本对比试验和不同播种量的产量对比试验,以选出优势种植技术和机插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192.
品种来源: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长沙德农正成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中9A与恢复系R125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10。  相似文献   
193.
Ⅱ优936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尤溪县2006、2007年引进示范推广,并在城关镇示范展示,表现良好.2008年参加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经实割验收,平均产量582kg/667m2,比对照品种谷优527增产81 kg,/667m2,高产田块达623 kg/667m2,增产增效显著.现将Ⅱ优936作瓜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4.
<正>根据海南省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历年晚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当前病虫源情况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该省晚稻病虫将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95.
设置“3414”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贺州地区最佳施肥量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81.5kg/hm^2、84.3kg/hm^2、123.8kg/hm^2,稻谷产量为8 386.1kg/hm^2。  相似文献   
196.
经过试验研究和推广实践,表明西瓜-优质晚稻-蔬菜这一高效栽培模式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适于在宁远县推广应用。分析了该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在宁远县推广应用的有利条件,阐述了该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7.
晚稻香粳糯新品种鄂糯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晚稻香粳糯新品种鄂糯10号系由湖北省宜昌市农科所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8.
199.
在定海区岑港镇烟墩椗次何家山松材线虫病为害迹地上,试用晚稻杨梅进行树种更替,5年生幼林株高普遍在2m以上,冠幅2m×2m左右,最大植株树高达3m,冠幅2.7m×2.7m,幼林生长正常,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0.
杨树菇盖肥柄脆,外观怡人,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既可鲜销,又可干制,是1种不可多得的具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茵新品种。我们通过30a研究,栽培成功,并开始商品化栽培。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