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41篇
基础科学   93篇
  114篇
综合类   2697篇
农作物   57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31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专用肥惠多利对单季晚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惠多利对常规晚粳稻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但对杂交晚粳稻表现出明显的肥力不足而减产。  相似文献   
112.
福建中、晚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3个中、晚稻主栽品种进行了两年苗期人工接种在病区4个鉴定点采取田间自然艉发对叶瘟和惠颈瘟的鉴定,综合评定为中抗以上的品种有荆糯6号、汕优10号、特优689、汕优70、特优70、汕优明86等6个品种;根据抗谱分析,汕优10号抗性最强、抗谱最广,其次为荆糯6号、特优689,后3个品种抗性较弱,抗谱较窄。文中对2a抗性鉴定不一致的品种以发病重的一年代表该品种的抗性作了论证;分析了2a抽穗期降雨  相似文献   
113.
本试验以晚杂汕优10号和晚粳秀水11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淹水方法,秧苗20~25d秧龄时,分别在水泥槽中淹没2d,4d和6d后取出,经13~17d恢复生长同期移栽,并以未淹水的秧苗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受淹秧苗出水后和未淹水秧苗比较,表现为茎蘖数和绿叶数减少,苗高增加,移栽时秧苗素质变差,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发根力减弱,移栽后秧苗后返青和分蘖推迟,生育期延长,最后导致经济性状和产量的显减低,  相似文献   
114.
通过1985 ̄1993年对龙海市稻飞虱调查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晚季主害代(第六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在9月底10月初,其发生量(y)分别与8月30日至9月5日的五代若虫稳定期的虫量(x1)9月上旬的诱虫量(x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预测模式为:y1=3918.2978+8.4254x1(r1=0.8328)y2=3058.4073+14.8494x2(r2=0.9090)。采用直线回归直  相似文献   
115.
116.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晚稻肥效试验,获得晚稻秀水217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667 m2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和最佳产量,其中N 15.13 kg,P2O55.35 kg,K2O 9.74 kg,最佳产量560.12 kg.  相似文献   
117.
寒露风对台山市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台山气象站的寒露风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寒露风的出现规律、特征以及对晚稻产量的影响,以为晚稻生产防御寒露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栽培表现为产量最高,分蘖速度快,茎蘖数栽培幅度大,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其次为优化栽培,轻简栽培最小,但两段优化栽培生育期较长.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生育期较适中.在不施氮水平下,也有相同的趋势.因此,超级杂交晚稻较优的栽培模式是两段优化栽培和优化栽培.  相似文献   
119.
为解决机插水稻产量提升的瓶颈问题,进行了不同育秧盘泥对提高连作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改善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母剂的水稻秧苗素质最佳、基质次之、纯泥最差;实割测产结果表明,使用母剂作育秧盘泥的水稻产量最高,为414.7kg/667m2,比使用基质、纯泥做盘泥的分别高23.5、58.8kg/667m2,增幅分别为6.0%、16.5%。  相似文献   
120.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