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9篇
  59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以龙须眼子菜为代表的沉水植物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良好饲料资源,但是由于水草表面吸附一层灰分与硫酸钠,作为饲料影响牛、羊的适口性。为了去除水草表面的粗灰分,找出影响水草的粗灰分去除率的最佳工艺参数,以内蒙古乌梁素海龙须眼子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含水率、转速和筛孔下利用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粗灰分去除率的正交试验研究,并对粉碎后的水草进行营养成分的检测,从不同的指标对这些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含水率约为17%,转速为4000 r/min,筛孔为8 mm时,水草粗灰分的去除效果较好,总的去除率达到70.8%,其中硫酸钠的去除率为34.7%。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不同工艺参数时水草的成品率,其最大误差为-1.69%,可以为粉碎机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了海水养殖外排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系统内部微生物空间分布、基质酶活性对氮去除效率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系统内部各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基质酶活性与微生物空间分布关系。选择互花米草为人工湿地植物,种植密度为64株/m2;基质填料选择细纱、高炉矿渣和珊瑚石。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效果、微生物数量和基质酶活性。结果显示,系统对 TN、NH4-N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02±12.69)%、(82.91±17.51)%;系统中不同基质层次的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不同,基质中、上层好氧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显著大于下层,系统下行池中、上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显著高于下层,中、上层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低于下层;细菌总数与 TN(R2=0.50)和 NH4-N(R2=0.61)去除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基质脲酶与 TN 去除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2=0.86)。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海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各类抗生素广泛地用于畜禽养殖,经动物代谢后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代谢物通过沼气工程处理后,得到的沼液又多用于灌溉,使得抗生素进入环境被农作物吸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体产生危害。因而沼液中抗生素的去除尤为重要。采用Fenton氧化技术去除沼液中的三种四环素类和三种磺胺类抗生素,通过设置单因素实验考察了pH值、H_2O_2浓度、摩尔比n(H_2O_2)/n(Fe~(2+))对抗生素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4,H_2O_2浓度为0.4 mol·L~(-1),n(H_2O_2)/n(Fe~(2+))=10∶1,在此条件下,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去除率分别为91.83%、92.38%、80.52%,磺胺甲恶唑、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去除率分别为93.60%、91.97%、91.60%。同时TN、TP、TK的保留率分别为96.0%、97.7%、97.2%。可见,Fenton氧化法对沼液中抗生素的去除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又保证其养分的保留,为沼液中抗生素的去除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为提高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化学洗脱效率,以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电子酸洗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分析超声、酸化等洗脱参数对电子酸洗场地污染土壤Cd、Cu、Pb和Zn洗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重金属的洗脱效率,尤其Cu和Zn,其洗脱效率分别提高了9.65%和15.3%。对污染土壤进行酸化预处理,EDTA对土壤Cd、Cu、Pb和Zn的洗脱效率分别提高了70.2%、29.0%、41.1%、48.5%。酸化处理后,土壤p H由6.89降低到4.00;Cd、Cu、Pb和Zn酸提取态分别提高了10.8%、1.26%、11.1%、11.9%。酸化处理使不易被EDTA洗脱的可还原态转变为易被EDTA洗脱的酸提取态和可氧化态,进而提高EDTA对土壤重金属的洗脱效率。因此,超声、酸化预处理可作为提高EDTA对土壤重金属洗脱效率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35.
还原沉淀法去除六价铬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化学处理方法。通过还原试验确定出硫酸亚铁、亚硫酸钠2种不同还原剂处理含铬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探讨了p H值、还原剂投加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六价铬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硫酸亚铁作为还原剂,p H值为2.5、还原剂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的1.5倍、反应20 min的条件下六价铬去除效果较好,去除效率达97.12%,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6.
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内各项水体富营养指标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工湿地对辽河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009年石佛寺人工湿地建成以来,水库出口处水体富营养情况明显好于湿地建成前,其中DO含量明显增加,有机物CODMn,BOD5及营养盐NH3-N,TN和TP的含量有显著降低。辽河水流经湿地内部,部分时段水体中DO含量的变化率出现负值,但湿地出口处DO含量均达到7.0 mg/L以上;湿地对有机物及营养盐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在汛期好于非汛期,2009—2011年的去除率均达到正值,对有机物CODMn,BOD5的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8.3%,65.8%,对营养盐NH3-N,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8.1%,88.2%和72.0%;2012—2013年部分时段的去除率出现了负值,说明随着湿地运行时间的延长,植物死亡后的腐烂分解会导致富营养物质的二次释放。  相似文献   
3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多环芳烃(PAHs),且污泥产量大,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农业利用或堆放会导致土壤和作物的污染。本研究利用污泥和土壤不同配比组合(W0%,泥土比0∶1;W25%,泥土比1∶3;W50%,泥土比1∶1;W75%,泥土比3∶1;W100%,泥土比1∶0)的盆栽试验,探讨无芒雀麦-污泥系统对污泥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污泥含量增加对无芒雀麦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而生物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无芒雀麦对污泥的耐受性表现良好;无芒雀麦对泥/土组合14种PAHs的吸收总量以W100%处理最高,且对3环、4环多环芳烃的吸收量比其他环数优势明显;在不同泥/土组合处理下,无芒雀麦-污泥系统对泥/土14种PAHs总量的去除率在W50%、W75%、W100%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以W75%组合去除率为最高,达85.4%。且含有污泥的所有组合对高环芳烃Pyr、Chry、BaA、BbF、BkF、BaP、InP单体的去除优势表现非常突出,均达到80%或90%以上。综合考虑无芒雀麦的生长状况、吸收量及去除率认为,将耐抗性和去除率高的无芒雀麦作为优选植物资源直接用于城市污泥PAHs的修复是可行的,且以泥土比3∶1为最佳修复组合。  相似文献   
38.
絮凝-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絮凝-纳米 TiO_2光催化氧化法对造纸废水进行了处理,并对其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在常温下,混凝过程中 Al_2(SO_4)_3的投加量和废水 pH 值以及纳米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纳米 TiO_2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造纸废水的 COD 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的 COD 去除率达到95%以上,pH 值6.82,造纸废水的各项指标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9.
为提高冬季污水处理效果,解决现有技术分离出的菌体在低温时生长缓慢、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固定化耐冷菌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从受铜污染的土壤中分离抗铜细菌。[方法]采集玉林市受铜污染的土壤9份,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2+,经过不断的分离和驯化筛选耐铜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生长曲线的测定、pH值和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时间和pH值对该菌株去除Cu^2+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玉林市德兴造纸厂排污口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耐铜细菌。编号为RCBl,其耐Cu^2+水平迭500mg/L;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该茵在pH4~8生长良好,其中最适生长pH为6.0—7.2,在1%NaCI下生长良好。该菌株在培养24h、pH为7时,Cu^2+去除率达到76%。[结论]不仅丰富了抗铜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也为铜污染水、土壤修复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