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8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1918篇
林业   378篇
农学   1833篇
基础科学   133篇
  1028篇
综合类   7387篇
农作物   1034篇
水产渔业   826篇
畜牧兽医   6220篇
园艺   776篇
植物保护   392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802篇
  2022年   860篇
  2021年   948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966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758篇
  2016年   911篇
  2015年   879篇
  2014年   1004篇
  2013年   985篇
  2012年   1430篇
  2011年   1341篇
  2010年   1252篇
  2009年   1206篇
  2008年   1231篇
  2007年   924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构建了含羊奇异变形杆菌外膜蛋白A(ompA)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pNZ8149-ompA,并将其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利用Weste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定位。将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BALB/c小鼠,分别于口服后1,2,3,4,5,6,7d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肠道冲洗液,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乳酸乳球菌在肠道的定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于49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强于空质粒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菌体表面出现绿色荧光。灌服小鼠后,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各肠段的定植比例不同,定植能力于口服后6d达到高峰,7d后在重组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定植率分别占第1d的15.23%,24.19%,48.57%,40.07%。本试验证明羊奇异变形杆菌ompA能够稳定表达于乳酸乳球菌表面,且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肠道内具有良好的定植能力,其定植能力为回肠盲肠空肠十二指肠。这为研究乳酸乳球菌作为羊奇异变形杆菌口服疫苗抗原递送载体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原核表达和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重组旋毛虫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rTs-GST),相对分子质量26 000。分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培养至第7天,加入rTs-GST和rTs-GST+LPS刺激48h后,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析。流式结果显示:rTs-GST可抑制由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MHC-II和CD 86表达率的升高。ELISA结果显示:rTs-GST可促进DC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抑制由LPS诱导的促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因此,旋毛虫可能通过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改变DC活化和成熟,诱导T细胞向Th 2方向发展,从而调节宿主免疫反应达到长期寄生。  相似文献   
113.
为制备鸡白介素10(chIL-10)单克隆抗体,以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禽细胞系MDCC-MSB1克隆chIL-10基因,将去信号肽chIL-10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将原核表达的GST-chIL-10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利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阳性细胞株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chIL-10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分别命名为4B2、4F3以及1E3。经间接ELISA测定,以上3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为1∶3.2×10~6,亲和力解离常数(Kd)分别为1.05×10~(-9)、5.01×10~(-10)以及7.59×10~(-10)。抗体重链类型分别为Ig G2a、Ig G2a以及Ig G1。经Western Blot试验证明,3株单抗均能特异地识别原核或真核表达的chIL-10蛋白,4B2、4F3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为chIL-10 N端的1 aa~52 aa,1E3识别的是N端的52 aa~102 aa。这些单抗为鸡IL-10的检测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4.
利用RT-PCR方法从聚乙二醇(PEG)处理的大豆根部组织中克隆了1个大豆乙烯响应因子(ERF)基因,由于其位于大豆基因组第7染色体上,故命名为GmERF7,基因座为Glyma07g0293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237 bp长的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长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  相似文献   
115.
本研究对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抗、感黄曲霉花生品种中分离出的差异表达基因PnLOX2进行原核表达,得到分子量为121.5 kD的融合表达产物;构建了PnLOX2基因的3'端反向重复结构并转化花生,得到了转基因花生苗,为反向鉴定PnLOX2基因在花生抗黄曲霉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6.
PP2C是一大类重要的蛋白磷酸酶,广泛参与不同的逆境胁迫响应。为了解PP2C基因在干旱响应中的功能,以亚洲棉石系亚1号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从中克隆了GaPP2C24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其在亚洲棉不同组织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GaPP2C24基因CDS序列全长为1 251 bp,编码416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发现,GaPP2C24与其他植物的PP2C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与可可树(EOY33930.1)、黄麻(OMO91132.1)的相似性分别为85%,84%。进化分析表明,GaPP2C24与同属锦葵目的黄麻聚在一支,亲缘关系最近,与可可树的亲缘关系次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aPP2C24基因在子叶、下胚轴、胚根、叶、茎和根均有表达,且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次之。GaPP2C24受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其在根和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在处理1 h后最高,分别达到对照的53.9,6.9倍,推测该基因在棉花干旱响应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花楸树热激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聪  张泽  关雪莲  裴鑫  郑健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9):6276-6286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