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05篇
  103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水稻秸秆为底物,采用批次方法,在中温条件下研究了添加不同外源无机盐以及连续添加无机盐对秸秆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无机盐较对照提高秸秆产气量达29%,以第1批次沼液作为第2批次稻秸发酵的接种物,可以获得与使用接种物或添加无机盐相同的秸秆产气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野菠菜厌氧发酵产气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试验装置,在(30±1)℃恒温条件下,对发酵料液中不同物料质量分数(4%、6%和8%)的野菠菜进行单相批量厌氧发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下产气都有2个高峰,6%处理发酵持续时间比其他2个处理长。4%、6%和8%的处理累计产气量分别为10 544.0、15 870.5、13 019.5 mL,平均日产气量为234.3、352.7和289.3 mL/d。在发酵过程中3个处理下pH都显示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产气体中的CH4含量呈明显升高的趋势,3个处理的甲烷体积分数在第8天达到40%以上,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均在40%以上,峰值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03.
以不同存储期的猪粪为原料,加入接种物,发酵温度设置为常温(南宁地区7、8月份),记录59 d产气量。通过沼气累计产量和甲烷含量的测定、产能的分析,探究不同存储期的猪粪厌氧发酵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经过7 d自然堆沤处理的猪粪在59 d中产气最高,达到2.151 L,0 d和14 d处理的猪粪次之,累计产气量分别为1.816 L和1.895 L。有着29 d处理的猪粪累计产气量最少,为1.304 L,只有7 d处理产气量的60%。试验表明,猪粪存储期过长(一般超过15 d)不利于厌氧发酵提高沼气产量。而自然堆沤7 d左右的猪粪产气潜力最好。  相似文献   
104.
沼气工程全混式厌氧发酵池加温负荷计算准确性关系到整个系统设计合理性、运行稳定性和系统经济性,明确加温负荷模型并了解主要因素对其影响特性非常重要。针对上海实际沼气工程全混式厌氧发酵池热过程,建立加温负荷物理和数学模型,为分析加温负荷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对全年加热量的影响,提出月平均负荷百分比、月围护结构散热率、月平均池容日负荷、全年池容总加温负荷以及设计池容加温负荷5个指标。考察不同发酵温度和顶膜保温层厚度等主要因素对加温负荷的影响得出:上海地区发酵温度为(30±1)、(35±1)℃的加温负荷约是发酵温度为(25±1)℃的1.54和1.94倍;发酵温度35℃相对于发酵温度30℃,总加温负荷增加约40%,同时热量获得的难度加大,源侧进水温度相同时热泵机组制热能效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下降约0.6;确定经济发酵温度为30℃;通过对比顶膜采用橡塑保温层厚度分别为0、25、50和75 mm对加温负荷的影响,得出每增加25 mm橡塑保温层后围护结构散热负荷减少率为67.99%、16.49%和7.28%,总加温负荷减少率为48.02%、7.17%和2.85%,确定上海地区顶膜经济保温层厚度为50 mm。根据模型计算加温负荷结果与实际工程试验计算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在0.6%~7.8%之间,结果可以为沼气工程加温负荷计算和保温层厚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楠  赵宋敏  李定龙  孙向武  戴肖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73-15775,15781
[目的]确定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方法]在适当的垃圾粒径、固含率和C/N条件下,运用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接种比例、pH值和温度对于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当温度为37℃,pH值为6,接种比例为4∶1时,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所产乙酸和VFA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87g/L和17.36g/L;COD去除量和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606mg/L和43.8%。[结论]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比例为4∶1、pH值为6、温度为37℃。各因素影响大小的次序为:温度〉pH值〉接种比例。  相似文献   
106.
赵宋敏  李定龙  王晋  马建锋  戴肖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21-4222,4225
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基于接种物的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研究情况,其中接种物的种类包括污泥、菌种、动物粪便、矿化垃圾和废纸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处理的展望,认为厌氧发酵对厨余垃圾的处理是目前生态上最为合理,经济上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尿素和纤维素酶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素和纤维素酶对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为解决沼气发酵原料利用率低、实际沼气转化率和沼气产气量低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鸡粪和玉米秸秆(干物质(TS)质量比为2∶1)为原料,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厌氧发酵装置,控制TS质量分数为8%,温度为(30±1)℃,在厌氧发酵的前期(装料时)、中期(正常发酵15 d时)和末期(正常发酵30 d时),分别添加尿素和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均设5,10,15,20 g/kg 4个水平,进行为期46 d的厌氧发酵,研究尿素和纤维素酶不同添加时期及不同添加水平对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尿素和纤维素酶的3个不同添加时期对产气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各个时期添加均可促进厌氧发酵的进行,提高累积产气量。尿素的最佳添加量为20 g/kg,前期、中期、末期添加20 g/kg尿素可使产气量较未加尿素的对照分别提高23.3%,18.3%和12.4%。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对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较好的添加方法为末期添加10 g/kg,该法可使累积产气量较未加纤维素酶的对照提高16.8%。【结论】添加尿素和纤维素酶均可促进厌氧发酵的进行,提高产气速率,添加尿素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8.
<正>1粗饲料原料发酵制成菌体蛋白饲料大量实践证明,通过功能微生物活菌制剂(不是一般的微生物),可以将粗饲料原料发酵制成菌体蛋白饲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省钱途径。发酵助剂中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功能性菌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求较低温度下厌氧发酵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厌氧发酵效率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固体发酵罐,采集呼图壁西域春奶牛场的鲜牛粪为常温厌氧发酵的原料,以容器体积的1/4原料量进行39 d的厌氧发酵,并对发酵前后牛粪常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常温厌氧发酵从第7 d开始产气,第31 d停止产气,总产气量是3 893 mL,第26 d时沼气的日产气量相对最高,达730 mL/d;外界温度和pH是影响产气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堆体中层温度>表层温度>室温,pH(在6.4~7.3)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TN含量有一定降低,TP含量呈上升趋势,TK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牛粪作为有机肥完全符合技术指标要求,而且发酵后,总养分和有机质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0.
干玉米秸混菌两次发酵法,效果较好。所谓混菌,是指需氧型的纤维分解菌和需氧、厌氧兼用菌酵母菌两个菌种混合。先进行有氧发酵,然后进行厌氧发酵。即两次发酵来调制玉米秸,以提高干玉米秸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