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3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林业   683篇
农学   485篇
基础科学   82篇
  238篇
综合类   4542篇
农作物   594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938篇
园艺   1315篇
植物保护   130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开展了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研究,并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 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可栽培双孢蘑菇,且有提高双孢蘑菇品质和提升双孢蘑菇风味的效果,双孢蘑菇重金属含量符合NY/T 224-2006《双孢蘑菇》标准。  相似文献   
192.
为探究蝉花Isaria cicadae SLGY-2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蝉花SLGY-2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侵染处理,观察后期生长发育;并对不同时间段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降低,同时产卵量也显著降低;对蛹重和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孢子悬液浓度在1×10~8个/mL时,虫体内SOD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到最高,为75.98 U/mg,酶的比活力为同期对照组的2.49倍,CAT活性为88.46 U/mg;处理24 h时,POD活性为7.56 U/mg,3种酶活性的值大于浓度为1×10~7个/mL条件下的处理值,且与同期对照处理结果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抵御蝉花SLGY-2侵染过程时,虫体内3种保护酶均出了应激反应,且随着菌株孢子浓度增加,酶活性逐渐上升,但最终表现为下降。  相似文献   
193.
194.
番茄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Fol)引起的土传植物病害,严重影响番茄农业生产。几丁质酶(CTS)在丝状真菌中保守存在,在真菌细胞壁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否参与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过程目前尚未见报道。在Fol中鉴定到2个几丁质酶编码基因FolCTS2和FolCTS3,利用基因敲除方法研究其在病原菌致病中的功能。结果表明:缺失FolCTS3不影响Fol菌丝生长及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能力,但显著影响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力,其缺失突变体的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能力显著下降;而缺失FolCTS2对Fol生物学表型无显著影响。这一研究提示几丁质酶编码基因FolCTS3参与调控尖孢镰刀菌的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过程,为解析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及番茄枯萎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5.
为研究禾谷镰孢菌FGSG0948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禾谷镰孢菌为试材,采用Split-Marker基因敲除技术构建基因敲除盒,PEG (聚乙二醇)介导转化法转化禾谷镰孢菌原生质体,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筛选,获得FGSG09482基因敲除突变株。通过观察比较其敲除突变体表型,从而分析鉴定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以野生型PH-1作为对照,敲除突变体的菌落形态没有明显变化,分生孢子形态没有明显差异,培养滤液颜色没有明显区别。分生孢子侵染番茄果实实验表明,以番茄果实为侵染宿主,对比野生型PH-1,突变体致病力没有减弱。但突变体菌落的生长速率滞后于野生型PH-1;敲除突变体的产孢量低于野生型PH-1;有性杂交实验表明,敲除突变体几乎不产生子囊壳,野生型PH-1可以。本研究初步表明,FGSG09482基因对禾谷镰孢菌菌落的生长速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对禾谷镰孢菌的分生孢子的产量、子囊壳的产生也有影响,推测FGSG09482基因可能与禾谷镰孢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96.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97.
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和专化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属于美丽组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  相似文献   
198.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筛选分析果生刺盘孢效应子,并验证其功能,为其致病相关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油茶病害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果生刺盘孢非侵染期(分生孢子)和侵染时期(油茶叶片病斑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BUSCA、Target P、big-PI Predictor和GO、KEGG、PHI数据库分析转录组数据,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子,再利用qRT-PCR技术对效应子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克隆候选效应子全长基因,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DAB染色验证相应基因功能。【结果】1)转录组结果数据显示,侵染时期相对于非侵染时期有7 850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345个为经典分泌蛋白,占总数的4.39%。经典分泌蛋白氨基酸长度在各区间段分布较为均匀,而符合效应子筛选条件(300 aa)的蛋白约占经典分泌蛋白总数的36%,数量相对较少。信号肽长度集中在18~20 aa(占48.7%),信号肽切割位点以SPase Ⅰ型为主(占88.41%)。KEGG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64条Pathway信息,多为真菌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的通路。PHI致病菌数据库同源比对结果表明,在经典分泌蛋白中含有80条与真菌致病力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1个已知效应子。以氨基酸长度300和半胱氨酸残基数≥4为筛选条件,并过滤已经注释过功能的蛋白后,在果生刺盘孢中筛选出17个候选效应子。2)随机抽样选取9个候选效应子做qRTPCR分析,结果显示9个基因均为上调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结果相符。3)克隆出4个候选效应子,并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DAB染色,验证出4个候选效应子均能引起植物细胞坏死。【结论】果生刺盘孢在侵染油茶时期有多个效应子表达,而在分生孢子时期此类蛋白多为不表达或少量表达,这验证了效应子是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9.
对球孢白僵菌菌龄、β-巯基乙醇、溶壁酶、渗透压稳定剂和琼脂粉含量等条件对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的获得和再生恢复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获得和再生恢复培养的最佳体系。原生质体获得的最佳菌龄为培养24~28 h的菌丝体,最佳β-巯基乙醇浓度为0.01 mol/L,最佳酶为真菌溶壁酶,最佳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NaCl,原生质体获得频率高达99%;原生质体再生恢复时培养基中最佳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葡萄糖,最佳琼脂粉质量分数为0.75%,再生频率达57%。  相似文献   
200.
1选育经过齐南二号是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于2004年培育成的种间杂交一代南瓜新品系,组合代号99-8-1*99-1-2。母本是从印度南瓜发现的短蔓变异株,利用姊妹交的方法,经4年5代的分离选育成性状稳定的短蔓印度南瓜新品系,又经过两年海南岛的南北加代的自交选育,育成短蔓印度南瓜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