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27篇
  112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一场削瓜切菜般的毁林行为,正在淮河源头愈演愈烈。河南桐柏,承载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障和淮河流域生态安全的森林,正遭受着多重产业的重击:木炭烧制、菌业发展、大树进城、坑木外运、建材加工等,  相似文献   
62.
<正>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丹江口水库坝下陈家巷入襄樊,南出宜城市岛口村入钟祥市,流经襄阳、宜城、老河口、谷城、襄樊城区等地的100多个乡镇(办事处),在襄樊市境内长195km。过去由于毁林开荒、乱挖滥种,致使江河沿岸水土流失面积达8 937.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5.5%,每年流入汉江的泥沙达5051万t。全市共有沙化土地达5.55万hm~2。土地大面积沙化,跑肥跑水,地力退化,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环  相似文献   
6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及生态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丹江口水库建立陶岔(渠首)自动监测点,丹江库心、大石桥(入库上游)和汉江库区丹江口坝前监测点,于2004-03—2006-05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微生物菌群、浮游生物与理化指标进行监测。按水样采集标准方法采样,采用污水生物系统法、营养状态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中线水源区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在4个监测点共采集到浮游生物94属202种(含变种),未发现水体重污染指示种。浮游植物8门67属161种(含变种),占浮游生物种的80%,浮游植物污染指示种21属24种(含变种),β-中营养型占浮游植物污染指示种38%;浮游动物27属41种(含变种),占浮游生物种的20%,包括3种浮游动物污染指示种;水源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4.25μg/m3,营养状态指数0.0001;理化检测指标中除总氮(Ⅲ类)外,其他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中线水源区为寡污型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符合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张中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73-9374,9385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同时应树立节水观念,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型产业,加大治理污染力度,解决好水库移民安置问题,进行受水区域的生态修复规划,建立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及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5.
蒋国富  刘国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88-10689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南阳域)自然概况及水土流失情况,利用DEM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基于ARCGIS和ERDAS软件提取了地形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分析了区域内坡耕地的坡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源区54.08%的耕地坡度在0~3°,但仍有33.07km2的耕地在25°以上,占区域耕地面积的2.42%,完成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几十年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选比,凝聚了各方面专家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决策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南水北调是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工程,按照经济规律建立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调水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合理配置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南水北调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总体规划把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到突出位置,提出保持水源地一池清水,建设清水廓道的目标,统筹规划了东、中、西三条线路以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水资源配置。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世界一流工程,建设成为永载史册的丰碑。  相似文献   
67.
周兆君 《现代农业》2006,(12):79-79
农业灌溉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以上,如果全国灌区的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3%,每年可节约11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线南水北调工程每年的引水量。如果全国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提高1.5%,节省的水量就可以解决当前工业和生活的缺水问题。我国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只达到40%,与发达国家70%~80%的差距很大,可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非常重要,节水的潜力也很大。一、农业节水灌溉事业发展浅析建国以来,农业灌溉事业无不依附于国情、水情、农情的发展。50年代初,由于旧社会的水利工程失修,洪、涝、旱灾频繁发生,给刚建立的新中国造成很大损失。我国当时采取…  相似文献   
68.
余潞 《农电管理》2011,(8):44-45
河南省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库的主要库区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县。淅川县电业局是国有大型企业,始建于1973年,现有变电站25座,总容量254万千伏安。2001年以  相似文献   
69.
《国际木业》2011,(1):14-15
(一)林业利用国外贷款的背景和必要性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以来,我国林业利用外资工作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深入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领域到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7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气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汉江中下游气候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以后 ,必然导致汉江中下游河流水位降低 ,流速减缓 ,水面宽度变窄。把汉江中下游以城镇为节点划分为 11个区域 ,通过水面宽度变窄的幅度引起的水面蒸发量的变化 ,构造蒸发量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模型 ,初始温度、相对湿度为各区域 2 0 0 0年的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值 ,经过模型递推计算 ,得到不同调水规模下各区域经过36 a后的温度、相对湿度变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