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7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桑色素络合测定酸性土壤溶液中无机单核铝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桑色素(Morin)作络合试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酸性土壤溶液中的无机单核铝。由分析试剂与铝的比例、络合试剂的溶解介质及缓冲液的pH等的不同形成三种不同的方法。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及方法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溶解的桑色素(1.0×10-4mol L-1)在pH4.0的1.0 mol L-1乙酸铵-乙酸缓冲体系中反应后,荧光分光光度计(Ex=403.3 nm,Em=490 nm)测定酸性土壤溶液中无机单核铝更适宜。  相似文献   
42.
根据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的来源,可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IFN包括IFN-α家族和IFN-β,IFN-α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而大多数细胞都可以分泌IFN-β,但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Ⅱ型IFN是IFN-γ,由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在识别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产生。因此,在病毒感染早期,细胞对抗病毒的感染主要依赖于Ⅰ型IFN的分泌,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Ⅰ型IFN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1 IRF-3的结构IRF-3是由4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质量为55 ku的蛋白质。IRF-3…  相似文献   
43.
为实现黑木耳菌株快速鉴定和栽培性状定向育种,研究通过荧光核染色筛选,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及RAPD分子鉴定,筛选出了黑木耳杂交单核体的交配核型及杂交新种,并对杂交新种进行了遗传分析和栽培比较.结果显示,2个亲本筛选出4种不同类型原生质体单核体,8808亲本单核体为A1、A2型,981亲本单核体为B1、B2型.单核体单-单杂交获得核型为A1B2的杂交菌株,命名为Z1.酯酶同工酶谱及RAPD图谱结果显示Z1菌株含有来源单核的互补型条带和亲本条带.聚类分析将被试菌株分为3类,Z1菌株与981相似度高于8808菌株.栽培试验显示Z1与981栽培性状更近似而又集合了双亲的性状优势.研究的开展可为将来黑木耳菌株鉴定及杂交子遗传分析等提供快速、可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4.
45.
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是一种典型长链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脂毒性,可引起细胞内过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研究旨在揭示PA对绵羊单核巨噬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和氧化应激水平影响,探讨TLR4基因介导作用,分析亚麻酸(Linoleic acid,LNA)可能存在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在1 mmol·L-1 PA处理4 h后,TLR4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IFN-γ、IL-1β、TNF-α、IL-6等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S和iNOS等氧化相关指标显著升高(P<0.05),SOD、CAT、T-AOC等抗氧化相关指标显著降低(P<0.05).利用TAK242抑制TLR4基因后,其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TNF-α和IL-6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ROS和iNOS表达水平下降、T-AOC表达水平升高(P<0.05).PA与LNA共处理后,TLR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TNF-α和IL-6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ROS和iNOS表达水平下降、T-AOC表达水平升高(P<0.05).研究表明,PA处理后绵羊单核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TLR4基因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LNA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A诱发的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46.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SF)是由病毒(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家猪感染后出现发热、高病毒血症和出血性病变等典型特征,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因感染毒株和猪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5%到100%不等。通常将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类型,最急性和急性型病死率高,解剖病变与古典猪瘟  相似文献   
47.
汪昭月 《食用菌》1994,16(4):6-6
香菇菌种选育的主要手段有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四种。当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在杂交育种中有单孢杂交、单双核杂交、单核原生质体杂交等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杂交,亲本的选择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我们每年都选用不同亲本进行大量的杂交配对及杂交菌株的筛选工作。本文就1992年采用单核原生质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从亲本选择、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物学效率、菇的质量诸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我们选择了8个菌株做亲本(表1),其中包括2个栽培种,6个野生种。从大量的杂交后代中选择了138个组合,采用人造菇木和塑料袋栽培两种方式进行筛选,根据亲本的不同来源、遗传和生态特征,设计了三种组合类型(表2)。即栽培种×野生种、野生种×野生种、栽培种×栽培种,在栽培种×野生种的组合中,野生种又分别选用了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出菇和不出菇两种类型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48.
比较了4种增菌液和3种分离琼脂对动物性食品中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菌的检测效果,以蛋白陈增菌液和胰蛋白陈琼脂为最佳.用这种方法检测了市售猪肉、分割鸡肉、鲜牛奶、奶皮、奶酪和奶豆腐中的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菌,其检出率分别为6.7%,5.45%,5.0%,7.89%,27.03%和58.97%.  相似文献   
49.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小鼠体内外免疫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通过小鼠碳粒廓清实验、直接对小鼠原代单核巨噬细胞进行刺激和MTT比色的方法来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小鼠体内外单核免疫巨噬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杏鲍菇单核菌丝显微观察、拮抗、ISSR分子标记分析,研究单核体菌株的合理选配及杂种优势。结果显示,2个亲本的8个不同交配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亲本ZAASPe003的单核体菌株T1、T2、T3、T4,另一类为亲本ZAASPe007的单核体菌株T5、T6、T7、T8。通过对8个交配类型单核体单×单杂交,经镜检后获得12个杂交组合。通过亲本菌株及其杂交后代菌丝体生长速度与生长势比较,发现杂交后代菌丝体他T6菌株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443cm/d;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其中7个引物能扩增出条带清晰且具多态性的带谱,共扩增单核体DNA片段61条,杂种双核体DNA片段71条。根据ISSR分子标记分析比较亲本和杂交新组合图谱,发现杂交新组合图谱出现“互补型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