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568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136篇
  276篇
综合类   1745篇
农作物   118篇
水产渔业   219篇
畜牧兽医   521篇
园艺   337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用移相方式进行变压器有载调压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双曲折接线移相调压的技术,采用调压二次绕组同配电变压器高压绕组串联进行串补调压,通过调压绕组感应电热相位的转移对电压的波动量进行补偿,实现变压器用间接控制的有载电压调节。  相似文献   
82.
川中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通过1988-1995年对响水滩等小河站和因子径流场的监测,研究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重新评价了流域侵蚀模型,指出了研究结果与目前川中区小流域侵蚀情况不相吻合,确认坡地壤中流损失为本区径流损失的重要途径,初步探讨了小流域悬推比与输移比等输沙特性,并认为在逐宁组地区,裸岩侵蚀是流域物主要侵蚀原,坡耕地为主要输沙源,研究提出了农耕地治理的调控措施及其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83.
‘北红’和‘北玫’为中国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利用‘玫瑰香’和山葡萄进行种间杂交育成,高抗寒、抗病。2015年包头市果树果品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中国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引进试栽,现将试栽表现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4.
综合评价不同产地北细辛药材的质量,为北细辛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为依据,对不同产地的15批北细辛药材进行总灰分、挥发油含量、细辛脂素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检测,采用熵权TOPSIS法分析各检测项的权重,综合评价不同产区细辛药材的整体质量。15批北细辛药材中水分含量为2.38%~3.57%,平均值为3.01%;总灰分为3.44%~5.54%,平均值为4.25%;醇溶性浸出物为8.96%~9.23%,平均值为9.09%;挥发油含量范围为2.06%~2.44%,平均值为2.26%;细辛脂素含量为0.22%~0.27%,平均值为0.24%。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和细辛脂素含量四项权重分别是0.169、0.256、0.385、0.190;15批北细辛药材相对贴近度为0.130~0.910,其中有6批药材超过0.6,其产地主要位于辽宁省和吉林省交界区域,其中辽宁省本溪市恒仁县的两批饮片排名前3。综上,采用熵权TOPSIS法可对北细辛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位于辽宁省和吉林省交界处的产地所生产的北细辛质量较优,其中辽宁省本溪市恒仁县所产的北细辛饮片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85.
无患子当年生砧苗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劈接、短枝腹接、斜劈接、舌接等不同嫁接方法对无患子实生苗即移即接、移后10 d嫁接、地苗嫁接育苗试验,探索提高无患子嫁接成活率的途径。结果表明,用正劈接方法对无患子实生苗即移即接其嫁接成活率高,此嫁接技术可以在无患子嫁接育苗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86.
黄栌红韵     
白居易在《秋雨夜眠》中写道:"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被秋风秋雨扫落满阶的红叶就是黄栌之叶。黄栌,别名红叶、黄道栌等。黄栌喜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碱性土壤,不喜水湿。黄栌生长快,根系发达,萌蘖性强,最适合在城市公园、山地风景区内群植成林,若与其他红叶或黄叶树种混交成林,则效果更佳,可极大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形成如诗如画的景色,是北方山区景点美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87.
本文在收集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RS和GIS技术,以2000和2005年具有相同时相(秋季)的两期TM影像为信息源,对锡林郭勒盟北部五个旗、市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动态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a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总体呈上升扩展的趋势,5a来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366.057k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增加:239.806 km2、1025.393 km2、850.396 km2,与此相反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749.539 km2;地表疏松的沙物质,为土地沙漠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沙漠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8.
川西北不同沙化程度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川西北不同沙化程度草地(未沙化草地、轻度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重度沙化草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利用Illumina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MiSeq对土壤细菌的16 SrRNA 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研究土壤细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富度,并结合土壤理养分探讨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对发挥土壤潜在肥力,了解土壤健康状况,实现该区植被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1)不同沙化草地土壤养分具有明显差异,依次表现为:随着沙化程度的增加,土壤pH值逐渐增加,而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逐渐降低;(2)不同沙化程度草地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的32个门,65个纲,169个目,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的优势菌纲为放线杆菌纲(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与沙化草地相比,未沙化草地优势菌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随着沙化程度的增加,OUT数目、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逐渐减小,其中不同沙化草地土壤细菌覆盖率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 > 0.05);(4)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9.
桂西北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查明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以判别137Cs法是否适用于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测定,在桂西北开展了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137Cs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无侵蚀的岩溶坡地土壤137Cs空间分布具有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远低于区域本底值、表层土壤<2 mm样品的137Cs比活度高、137Cs空间分布变异大等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粒度粗,土层薄,137Cs吸附总量有限;(2)岩溶坡地裸石面积比例大,137Cs降尘核爆期间流失比例高;(3)土壤中碳酸盐颗粒的溶蚀,促进了吸附137Cs尘埃的洗失等.合理解释无侵蚀岩溶坡地表层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低于137Cs本底值的现象,对评价137Cs法测定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适用性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不宜用现行的137Cs示踪方法测定岩溶坡地的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90.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抗蚀性是反映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率和<0.05 mm粉黏粒含量等7个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撂荒地、坡耕地和人工林,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坡耕地和人工林高,但差异不显著。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及团聚状况显著高于坡耕地及人工林,但其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及分散率显著低于坡耕地;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显著高于次生林,但与原生林、撂荒地和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人工林土壤分散率则与坡耕地类似,显著低于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原生林、次生林土壤团聚度与撂荒地、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人工林;次生林、撂荒地及人工林<0.05 mm粉黏粒含量与原生林、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坡耕地土壤<0.05 mm粉黏粒含量显著高于原生林。由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得到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为:原生林>次生林>撂荒地>坡耕地>人工林。因此,喀斯特地区人为干扰严重降低了土壤的抗蚀性,耕地通过撂荒方式能够提高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