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566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133篇
  275篇
综合类   1737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219篇
畜牧兽医   521篇
园艺   336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针对辽西北建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分析评价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影响程度,为减少或避免旱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辽西北建平1954~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农作物生育期、产量资料,2003~2006年自然降水与农作物需水量试验资料。运用变率、保证率、经验公式法统计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程度。[结果]辽西北建平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相对变率为47%;降水量80%保证率为318.5mm;自然降水量与农作物需水量比较,玉米、大豆生长季欠缺33~36mm,高粱、谷子生长季多15~41mm。[结论]辽西北建平降水相对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高,干旱是制约建平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应种植耐旱产值高的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防御旱灾。  相似文献   
172.
北碚榕扦插繁殖技术研究北碚榕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得出北培榕扦插繁殖技术最优的生根处理方式。[方法]研究了激素种类、处理浓度、处理时间、插穗长度以及基质种类对北培榕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插穗的最优长度为10 cm,用1 000 mg/L的IBA溶液处理15 s生根率可达96.7%。总体来看,IBA处理插穗的效果比NAA要好,根系较发达;扦插基质以珍珠岩:腐殖土为2∶1最好。[结论]扦插成活的难易程度除了和植物本身特性有关,还与处理插穗的激素种类、浓度、时间等有关。插穗的长度、扦插季节以及枝条的粗细对插穗生根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3.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朴忠万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4-4615,4623
[目的]对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9年3~11月在北红尾鸲的繁殖期内,借助望远镜、摄像机,对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北红尾鸲觅食、占区、交配、营巢和育雏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北红尾鸲4月初迁入,10月下旬迁出,居留期近6个月,在牡丹江属夏候鸟。繁殖期间,其配偶关系多为一雄一雌,筑巢雌雄鸟共同承担,巢筑于石隙、墙壁或林区空房子内,筑巢大约在5~6d内完成。巢高平均为11.42cm,巢深平均为5.13cm,外径平均10.9cm,内径8.4cm,窝卵数5~8枚不等,平均为6枚,卵白色,钝端长有粉红色斑,也有淡蓝色和粉红色卵。卵重平均为2.09g,孵化期为12~15d,孵化率为91.9%,育雏期为13d。[结论]该研究可为环境监测与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4.
从介绍梅雨天气特点出发,阐述了梅雨的形成过程,分析了2014年6—8月我国形成"北旱南涝"天气格局的原因,并论述了上海地区2014年盛夏7—8月的天气实况。  相似文献   
175.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北苍术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影响。选取96头(7.0±0.5)kg28日龄断奶二元杂交"长白×大白"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期为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第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为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5%,硫酸粘杆菌素与杆菌肽锌11混合),第Ⅲ组为未发酵北苍术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2%未发酵北苍术);第Ⅳ、Ⅴ、Ⅵ组分别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发酵北苍术组。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1~14d),0.2%发酵北苍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Ig G含量提高19.1%(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0.3%发酵北苍术组与对照组相比Ig A和Ig M分别提高6.4%和2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分别提高12.1%和5.7%。(2)试验全期(1~28 d),0.2%发酵北苍术组Ig G、Ig M、TP和ALB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9.9%、7.7%、20.9%和15.6%。0.2%发酵北苍术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5.6%(P0.05),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发酵北苍术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优于未发酵北苍术组,试验前期发酵北苍术最优添加量为0.3%,后期最优添加量为0.2%。综上所述,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发酵北苍术可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与抗生素药效相近。研究为仔猪生产中以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类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6.
采用引物步移法测得白边大叶蝉Kolla paulula(Walker)线粒体基因组90%左右的序列,并分析了该叶蝉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基于23个物种(半翅目)的蛋白编码基因序列,以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头喙亚目系统发育树。已测得序列长度为13 579 bp(AT:73.33%),其中包含了13个蛋白编码基因、21个t RNA基因和1个r RNA基因。除了ND5基因使用GTT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他所有蛋白编码基因均使用ATN作为起始密码子;除了CO II使用不完整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其他所有蛋白编码基因均使用TAA或TAG作为终止密码子。21个t RNA基因中,除了t RNASer(AGN)缺失1个稳定的茎环结构外,其他所有t 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进化树明显可以被分为沫蝉总科+(角蝉总科+蜡蝉总科);白边大叶蝉属于角蝉总科的叶蝉科,白边大叶蝉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与其他叶蝉科昆虫相同。  相似文献   
177.
从北民湖采集300尾洞庭青鲫,对其进行形态学性状、生长和肉质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其性状稳定;通过Von Bertalanffy生长公式拟合得出洞庭青鲫的渐近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08.41 mm和1 075.00 g,生长系数和理论生长起点年龄分别为0.369 5和–2.407 0龄,体质量生长拐点为0.17龄;体长体质量关系表明,洞庭青鲫在1~2龄生长迅速,且各年龄段洞庭青鲫体型均呈现等比增长趋势;通过鳞片鉴定的该群体中2龄群体为优势群体,占比66.67%;该群体的雌雄性别组成为10∶1;洞庭青鲫肌肉硬度和弹性分别为(2 822.95±556.97) g和1.317±0.01。综上可知,洞庭青鲫是1种具有优良性状且在低龄阶段生长迅速的鲫群体。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索获得蒙古羊Hoxc8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方法。[方法]尝试利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法,获得蒙古羊Hoxc8启动子序列。[结果]通过PCR获得的序列不理想,测序结果无法与已知序列相匹配。虽然利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法未获得蒙古羊的Hoxc8的启动子序列,但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蒙古羊Hoxc8的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9.
徐丽霞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39-1140,1159
研究了北柴胡幼根、子叶和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条件。结果表明,MS+2,4-D1.0 mg/L+KT0.1 mg/L的培养基最适合于幼根、下胚轴和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幼根和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子叶;在B5+6-BA 1.5 mg/L+NAA 0.03 mg/L+CH 250 mg/L的培养基中,下胚轴和子叶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最高;北柴胡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0.5 mg/L。  相似文献   
180.
共生受体类蛋白激酶(symbiosis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SYMRK)是控制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关键调控基因,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得到花生symrk的全长基因及其560 bp的ATG上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常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和高级结构等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Ah-symrk由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组成,cDNA全长3 042 bp,包含2 781 bp的ORF,编码926个氨基酸,为疏水性酸性蛋白质,定位于细胞膜;ATG上游序列包含3个与根特异表达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oot motif tapox1;RT-PCR验证,该基因在花生根中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