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2篇
  4篇
综合类   29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打造知名"劳务品牌"促进甘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甘肃“三农”问题必须转移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经济”的发展明显促进了农民增收。由于目前甘肃农民工的素质不符合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转移难度增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证明,加强教育培训,打造知名“劳务品牌”,是提高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加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放眼世界,瞄准国际劳务市场,引导农民工“走出去”,积极促进国际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42.
《当代农村》2004,(2):15-16
看点一:GDP在调整中增长。今年主要调控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外资进出口增长1O%,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  相似文献   
43.
杨建军 《新农业》2006,(3):16-17
辽阳县有农村劳动力19.4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4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资源大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合理流转,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2004年以来,辽阳县结合本地特点,采用"密集型转移培训为主,松散型转移培训为辅"的手段,确立"铸轧钢行业、服装行业、建筑行业"为培训品牌,以"家政、餐饮、公安消防员等"培训为落脚点。全县共培训82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3200人,引导性培训5000人,经过技能培训的3200人全部实现转移,转移率达100%。  相似文献   
44.
《农家参谋》2007,(1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各地纷纷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实践.河南省调查总队对全省60个市县的156个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专项调查,总结归纳出河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七种模式,分别是:工业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劳务经济带动型、城镇化带动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型,现将其典型村例和经验与启示介绍如下,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5.
永吉县,作为欠发达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5%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达5万多人。为了提高农民外出就业能力、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永吉县加强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03年,该县农民劳务输出34830人,其中境外输出4450人,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达5000多人,取得《职业资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针对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的趋势,提出了政府应因势利导加以规范和指导的政策性建议,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加速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47.
《广西农学报》2005,(3):F002-F002
2005年6月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桂林市兴安县召开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分析当前我区劳动培训形势,总结交流经验,并研究部署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区各市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农业局局长、农业局科教科(站)长、2005年“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市、区)县(市、区)长及分管副县(市、区)长,  相似文献   
48.
万州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大产业来抓,采取切实措施推动这一产业加快发展。2004年,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3万人,转移就业总数达到34.39万人,占农村从业劳动力46.3%。其中区内转移12.8万人,区外市内转移4.4万人,市外国内转移17.18万人.境外转移0.0l万人;各类培训农村劳动力18226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4697人,结业13775人.实现转移就业12250人,就业率达到88.9%;劳务总收入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相似文献   
49.
朱文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838-839,843
介绍了劳务加工业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国有农场劳务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提出了国有农场发展劳务加工业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0.
张百祥 《甘肃农业》2003,(12):18-20
人口合理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一向“安土重迁”的广大农民 ,连绵不断地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劳动力转移热潮 ,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劳动力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子。为了进一步研究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 ,劳动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的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