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30篇
  160篇
综合类   41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以速生杨木的边/心材单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水热密实化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加压温度和加压压力对杨木边/心材单板的压缩率、气干24和48 h的厚度回弹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各个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各因素水平下,杨木边/心材单板的压缩率和厚度回弹率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心材单板的压缩率高于边材单板,但厚度回弹率低于边材单板,且各因素的作用机理有所差异.边/心材单板水热密实化处理的较佳条件均为:加压温度150℃,加压压力5 MPa.  相似文献   
42.
沙柳木粉在液化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制成的液化产物可生产制作聚氨酯、环氧树脂、胶黏剂等。研究沙柳液化产物的流变性能,可探索宏观流变性质与液体微观内部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优化设备结构和加工工艺条件,对其高效利用有着重大意义。本试验将沙柳木粉在浓硫酸催化条件下进行多元醇液化,通过改变液化处理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制备具有不同流变性能的沙柳液化产物。利用旋转型流变仪对所制备的沙柳液化产物进行流变性能测试和分析。沙柳木粉液化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沙柳液化产物黏度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时间,其次是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70 min、反应温度170℃、催化剂用量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剪切速率为78.87 s-1时,黏度为0.26 Pa·s。红外光谱(FT-IR)分析得出,液化物中纤维素被大量降解,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部分降解,羟基增加,生成更多的反应活性官能团,此条件下液化反应更加充分,流体黏度较大。流变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稳态扫描测试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现象;剪切应力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逐渐升高,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性质。通过动态频率扫描曲线变化规律分析,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角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复数黏度却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汽车起重机重力落幅系统存在落幅速度不均匀和操控性差等问题,而动力落幅系统存在起重臂易抖动等问题.针对上述系统存在的两个问题,结合重力落幅系统和动力落幅系统的优点,提出一种动力加压落幅方案,即向变幅油缸有杆腔加压,增加了起重臂大角度的落幅速度;同时改变变幅平衡阀的控制方式,由控制手柄直接控制,避免有杆腔油压对变幅平衡阀的影响.【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MATLAB仿真研究,定性分析了平衡阀的流量饱和特性.【结果】平衡阀阀芯节流槽通流面积越大,达到饱和的流量越大,而压差越小.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汽车起重机的动力加压落幅系统,通过变更平衡阀的阀芯结构,以限制起重臂小角度的落幅速度.【结论】通过试验测试,动力加压落幅系统的落幅均匀性提高,最大流量差减少约61%,全程落幅时间缩短约38%.  相似文献   
44.
采用自动吸附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桉木液化物活性碳纤维(LWACF)的结构,系统认识以桉木为原材料的LWACF性能.结果表明,LWACF比表面积达2 144 m2/g,平均孔半径为0.90 nm,微孔率为84.8%,部分介孔,无大孔;形貌在SEM下非常光滑,但在TEM下观测到表面是低于1nm的微孔并有结晶区存在;XPS表明LWACF由碳、氧元素组成,C原子浓度为96.8%;XPS和FTIR均证明LWACF表面有羟基、羰基和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存在.LWACF比表面积大、微孔发达、具有含氧官能团,是优异的功能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液化及树脂化的工艺条件,进而提高玉米秸秆资源的利用价值及开辟玉米秸秆利用的新途径.[方法]以苯酚为液化剂、磷酸为催化剂对玉米秸秆进行液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工艺;然后对液化产物进行树脂化,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树脂化工艺.[结果]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工艺条件:液化温度150℃、液化时间165 min、固液比3∶13、磷酸用量10%,该液化工艺条件下,玉米秸秆液化残渣率为l2.1%;树脂化工艺条件:甲醛与液化产物摩尔比1.8、NaOH与液化产物摩尔比0.35、树脂化合成温度85℃、保温时间40 min、水与液化产物摩尔比8.0,该工艺条件下可生产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玉米秸秆液化物树脂,用其压制的胶合板干状强度1.788 MPa、湿状强度0.812 MPa,胶合强度符合国家标准(GB/T 17657-1999)对Ⅰ类胶合板的要求(≥0.700MPa).[结论]以玉米秸秆液化产物制备的酚醛树脂胶黏剂可用于木材加工.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不同配置人工模拟行带式黑沙蒿防风阻沙效益的差异,为沙区人工植被建设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模拟了3种不同配置的沙蒿灌丛,对其剖面风场以及输沙率进行观测。[结果]单行配置防风效能较低,双行和3行配置防风效能较高,且随着风速的增大,3种配置林带的防风效能都呈递减趋势。林带能有效增加粗糙度,在林带后的粗糙度呈递减趋势。从输沙率来看,双行和3行配置也优于单行。单行矮林在其背风面7日内都能减少风蚀,而双行和3行矮林在其背风面10H处都能有效减少输沙率,防控风蚀。[结论]在沙区沙蒿林营造中,生产配置上侧重双行一带的行带式配置,使其疏透度在45%左右,带距在7日~10H为宜。  相似文献   
47.
荸荠的生长环境特殊,收获仍旧采用传统手工挖掘,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挖净,而薯类收获机械又难以适应水田荸荠的收获,通过对荸荠生长地的土壤成分分析,基于土壤液化原理,搭建了小型实验平台,对荸荠挖掘机理进行了试验模拟。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水田作物荸荠机械挖掘、筛分的流程,并对挖掘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获得了影响荸荠收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利用土壤液化原理可以使砂壤土液化,为该原理用于荸荠采收提供依据,为荸荠挖掘机样机的试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8.
《油气储运》2014,(1):94-94
中海油已经启动一项研究,可能会在南海建设中国第一个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项目。项目规划目前正由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CETS)开展。消息人士称,CETS明年上半年将向中海油提交该FLNG装置方案进行审批。  相似文献   
49.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大理河流域径流和输沙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深入研究流域水沙关系变化是解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的重要科学途径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径流和输沙显著减少,水沙关系发生变化。该研究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1960—2015年来大理河流域的径流输沙变化趋势,并构建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和Pettitt检验方法的径流输沙关系变异诊断方法,识别大理河流域径流和输沙关系的突变点,并通过Copula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大理河流域径流输沙在月尺度和年尺度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大理河流域径流和输沙关系在1996年发生显著突变;3)径流输沙关系发生突变后,径流和输沙均明显减少,输沙的减少幅度比径流的减少幅度高29.19个百分点,径流对输沙贡献程度下降幅度为5.10%,单位径流的输沙能力降低;4)淤地坝建设和植被恢复是造成大理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修建淤地坝和恢复植被对减少泥沙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深化理解大理河流域水沙关系变化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农作物秸秆已经退出了生活燃料的主导地位,被电、液化石油气和煤炭等生活用品逐步取代。另一方面。现在的各类农业机械得到普遍推广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用于牲畜的饲料用量也相对减少了很多,这就使秸秆的利用率不断降低,再加上对秸秆的利用途径少、经济效益低等原因,从而造成秸秆的相对过剩。根据大部分地区对秸秆的实际利用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