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91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21篇
  36篇
综合类   1343篇
农作物   189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1568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29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禽出败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本病常呈败血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2007年6月上旬,我镇吴庄村一养殖户饲养的200多羽番鸭发生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出败病例,死亡40多羽,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现报导如下:1临床诊断2007年6月8日下午,我站接到一养殖户打来的电话,称有19羽番鸭相继死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新型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对目前蔬菜田常发生的2种优势叶螨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截形叶螨T. truncatus的杀螨活性,于室内采用离体叶碟法测定其对这2种叶螨产卵及发育的影响,于室外采用活体植株评价该药剂对2种叶螨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经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及其单剂处理2种叶螨雌成螨24 h后,死亡率为20.50%~54.98%,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联肼·乙螨唑处理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了2种叶螨卵发育至若螨期的比率,联肼·乙螨唑处理后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若螨率分别为4.91%和1.63%。田间试验中联肼·乙螨唑对2种叶螨具有一定的速效性,药后3 d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防效分别达95.74%和89.83%,药后7 d防效分别为98.03%和99.44%,显示了优良的防控效果及持效性。表明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可用于田间蔬菜优势叶螨种群的高效防控。  相似文献   
83.
开展了 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在杨梅上的残留田间试验,对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杨梅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为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上的膳食风险评估、合理使用及制定残留限量标准提供依据。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杨梅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当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杨梅中的添加浓度为0.05、1.0, 2.0mg/kg时,平均回收率82.6%-96.6%,相对标准偏差为3.3%-7.4%,符合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0.9~2.6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按有效成分40和60mg/kg,施药1次和2次,末次施药后1、2、3、5、7d,杨梅中乙基多杀菌素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5 ~0.38mg/kg、<0.05 ~ 0.39mg/kg、< 0.05 ~ 0.32mg/kg、< 0.05 ~ 0.19mg/kg、< 0.05 -0.11 mg/kg0 建议在杨梅上使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时,有效成分用药量40mg/kg,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7d。  相似文献   
84.
以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vander Goot为试虫,对金合欢醇和烟碱的联合杀蚜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期为开发植物源杀蚜剂产品奠定基础。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微量点滴法;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国家标准进行。金合欢醇和烟碱混用具有明显的杀蚜增效作用,在最佳质量配比(金合欢醇:烟碱=4.82:1)下,共毒系数(CTC)达151.63;经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助剂的筛选,研制出6%烟碱·金合欢醇可溶液剂,配方为金合欢醇(5%)、烟碱(1%)、表面活性剂(10%)、溶剂(84%),质量检测符合可溶液剂国家质量标准;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以126.0 g a.i./hm2常量喷雾,药后7 d对小麦上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混合种群的防效达87.80%,以115.5 g a.i./hm2常量喷雾,药后7 d对苹果黄蚜的防效在81%以上。可见,金合欢醇和烟碱复配具有显著的杀蚜增效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5.
为了确定引起湖北省荆州市某养鸡场鸡群发生疑似禽霍乱死亡的原因,试验从该养鸡场采集病死鸡的肝脏病原,通过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克隆测序分析、荚膜和脂多糖PCR分型、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对病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呈革兰氏染色阴性,瑞氏染色为两极浓染的球杆菌;分离菌经荚膜和脂多糖PCR分型鉴定为荚膜B型、脂多糖L2型,将其命名为JZ-B-1;JZ-B-1菌株与巴氏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别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亚种处于同一分支上,属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亚种;菌株JZ-B-1对哌拉西林、羧苄西林和青霉素有耐药性,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四环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氯霉素、呋喃唑酮、万古霉素、氧氟沙星、诺氧沙星、麦迪霉素高度敏感。说明从病死鸡中分离的菌株为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属败血亚种,丰富了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亚型,对湖北地区巴氏杆菌病的防控和细菌耐药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猪萎缩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萎缩性鼻炎(Porcine atrophic rhinitis,PAR)是猪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猪肉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PAR的致病因素,综述了近年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的研究现状,并对PAR的防治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为了鉴定引起大白鹅死亡的病原,对两只病死的大白鹅进行临床剖检与无菌采集肝脏和心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通过临床剖检、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生化试验和16S rRNA 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抑菌试验,用腹腔注射法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从两只病死鹅的肝和心中分别分离得到4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相似文献   
88.
为了确定引起兔呼吸困难、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河南省某兔场发病病例剖检,采集8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兔样品对病原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鉴定、16S rRNA PCR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确定病原,并采用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株两端钝圆、卵圆形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及8株短粗、卵圆形的革兰阴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1和细菌2分别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生化特性,分别命名为HN-W01和LY-W05株;扩增的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大小分别为643和1 494 bp,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604234.1和肺炎克雷伯菌MK824895.1的同源性分别为99.32%和99.93%,表明该兔场患病兔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可使小鼠死亡。经药敏测定发现分离得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对多粘菌素B和氯霉素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研究为家兔养殖过程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以及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绿茶杀青叶料含水率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绿茶杀青叶料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建立含水率的预测模型。使用FieldSpec 3型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192个杀青叶料样品的漫反射光谱信息,基于X-Y共生距离的样本划分算法SPXY,确定144个样本的校正集和48个样本的预测集。进行一阶微分和移动平滑滤波预处理后,采用相关系数法优选出11个特征波段,建立了含水率检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主成分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组合的模型。结果表明,选用5个主成分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最佳,其校正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和0.81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1和0.037,预测含水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30%。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