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0篇
  8篇
综合类   85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述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结合马龙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发展地方经济,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的形势及彰武县的林产业现状,介绍了彰武县林产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情况、彰武县配套基地的发展及专业人才引进情况,指出要抓住机遇,加强培训工作,拓宽就业渠道,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93.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钢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3):114-115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合理有效地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决定了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处于非均衡状态,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995.
河源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的调查情况表明,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转移的流向是市外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并且,男劳动力外出明显高于女劳动力,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就如何发展河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挖掘农村劳动力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河南省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河南省的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97.
周丽萍  张晶 《畜禽业》2012,(10):65-67
<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的果园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崭新课题。研究林下经济模式,既可提高单位面积的收入,又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98.
文章介绍了马克思剩余劳动力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运用马克思剩余劳动力理论分析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就业的深刻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社会就业问题的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999.
阐述咸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分析制约咸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商洛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其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形势依严峻。对商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要在输水区与受水区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商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给予政策性补偿,努力使商洛水源地群众劳动就业有着落,促进商洛水源地和谐稳定发展,从而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