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对林业企业来说,想要提高原木产品经济效益,就必须扭转过去那种木材"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变坐商为经商,在外找市场,在内练硬功,加大经营管理力度,扩大原本产品的经营范围,走自我解困、自我开拓、自我发展之路。一、调整原木分级管理格局在过去,一个贮木场的楞地规划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楞头,其规划原则,都是为国家统配调拨方便服务的。而如今木材进入市场,客商云集,要求各异,需求量随时在变化。往往形成某个品种某个时期畅销,供不应求,而某个品种某个时期滞销,库存如山,给贮木场经营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严重威胁着企业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必须顺应市场需求规划楞地,才能实现目的。1.以树种为楞。决定木材品质的首要因子时要树种。因为树种决定着木材材性,加工性能及用途。我国树种繁多,东北、内蒙古林区较少些,但也在十几种以上。木材客商选购木材,第一想要的树种,然后在考  相似文献   
102.
103.
以4个品种的10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立木生长性状调查、原木外观形质检测和单板质量等级划分,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系统地对单板出材率与价值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无性系单板材以尾巨桉无性系价值最高。无性系间立木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树皮厚度差异最大。单板外观缺陷中的节子,尤其死节(孔洞)、裂缝是降低单板质量等级的主要因子。材积、弯曲度和尖削度是影响单板出材率与价值的主要因子。建立的单板出材率、单段原木价值和单位材积价值预测模型,对指导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模型构建及综合比较,优选出3个方程,构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株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编表模型系统。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二元材种出材率表,并进行了精度检验。该模型系统的3个模型分别是:①经参数优化后的Kozak削度方程;②基于Kozak方程的累积材积方程:为线性修正后的Kozak积分材积式;③形如山本材积式的树皮材积方程。该模型系统在R软件平台上形成造材程序。结果显示,大、中、小径材的编表平均系统误差分别为-2.87%,-3.35%和-1.35%,由三者共同构成的经济材的编表平均系统误差为0.58%,编表精度满足国家标准(GB/T 20381-2006)的要求,所编制的马尾松单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和推广。表9参12  相似文献   
105.
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提高集成材出材率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成材生产是木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是木材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集成材生产中普遍存在出材率低、成本高、影响经济效益等问题,结合我国集成材生产实践,提出几点提高集成材出材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0.
马尾松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马尾松人工林现场造材样木,根据胸径、树高与各材种出材率的关系,编制了二元材种出材率表,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胸径、树高、地径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导出了一元材种出材率表和地径出材率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