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凤眼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凤眼莲种植水抽滤液、不同部位的活体凤眼莲和干体凤眼莲的甲醇和丙酮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种植水抽滤液及不同部位的提取液均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并降低了稳定期的铜绿微囊藻产量。10%、50%、100%种植水抽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81.06%、89.23%和89.78%。凤眼莲不同部位的甲醇和丙酮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强度不同,其中以根部的甲醇提取液效果最佳。由此得出:凤眼莲作为杀藻剂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凤眼莲漂浮密度与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研究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漂浮密度与水体净化效果,在100 L水体中进行了凤眼莲100 g、200 g、300 g、400 g和500 g的梯度水培试验.经过10 d养殖试验,凤眼莲均相对增重80.9%以上.根据漂浮密度与相对增重率关系式)y=6×10-6x2-0.005x 1.850 7(r=0.998 9),凤眼莲最大漂浮密度为1.3 k/m2.试验组对水体总氮、总磷最大降解速率为33.8mg/kg·d和8.4 mg/kg·d,为把凤眼莲控制在合理漂浮密度并有效净化水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3.
不同地区凤眼莲的光合生态功能型及其生态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太湖雪堰、南京和滇池白山湾的试验点内种养的凤眼莲为研究材料, 在相同种养时间内, 统一测定不同地区植株的株高和干重的变化及不同叶位光合参数和光合功能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等, 以期阐明不同生态区凤眼莲株型特征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并为不同地区人工放养凤眼莲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 (1)不同地区种养的凤眼莲株型有较大差异, 滇池的为短地上部分和长根的株型, 其茎叶长/根长为0.4±0.1; 南京的为中等长度的地上部分和短根的株型, 其茎叶长/根长为7.1±0.3;太湖的为长地上部分和中等根长的株型, 其茎叶长/根长为2.0±0.2。(2)形态有差异的不同地区凤眼莲植株的光合表现存在差异, 与南京和滇池地区的相比, 太湖凤眼莲不同叶位的净光合速率(Pn) 最高(25.9~35.3μmol·m-2·s-1); 相关性分析表明, 南京凤眼莲Pn 与其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1**, n=6), 滇池凤眼莲的Pn 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r=0.769*, n=6), 太湖凤眼莲的相对湿度与叶片蒸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r=-0.818*, n=6)。可见影响不同地区Pn 的外界因子有差异, 但除外界光强外, 相对湿度也是影响其Pn 高低的重要生态因子。(3)不同生态地区形态有差异的植株已形成了相应的光合潜力, 生长能力最强的太湖地区植株,光合能力也最强, Pmax 最大(36.29±1.21 μmol·m-2·s-1)且光饱和点最高(LSP, 2 350.0±69.0 μmol·m-2·s-1); 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 株高和光补偿点(LCP)以及茎叶长度与光饱和点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8*r=0.997*(n=10)。本研究可为不同地区利用凤眼莲净化富营养水域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冬枯夏盛”区域凤眼莲的生长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51′~30°33′N区域凤眼莲生长繁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在28°N及以北区域的生长发育有别于其在以南地区,植株生长存在明显的"冬枯夏盛"现象。凤眼莲在其整个生长季节中以无性繁殖的形式扩大其群体,只要条件适宜无论基础群体量大小,最终都会形成布满水面的大群体,但基础群体量大的区域高峰期出现早,反之则迟。凤眼莲在该区域6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气温25℃以上单株叶片7~8叶以上即可陆续开花,每个花序按植株大小可着生8~23朵小花,花开放后5~7天花穗基部弯曲伸入水中。小花仅在秋季结实,结实率低于10%,每朵可产生6~30粒种子。凤眼莲的种子在次年春季萌发,种子萌发需要湿润的环境(水面以上0~10cm)、适宜的温度(气温23℃以上)和充足的氧气,自然条件下,种子漂浮到河岸边干湿交替处或处于冬枯植株中露出水面的环境时,温度适宜就可能萌发。萌发初期的凤眼莲植株很弱小,种子萌发至植株叶柄气囊出现需30~45天。  相似文献   
115.
水产养殖中凤眼莲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眼莲又名水葫芦、洋水仙、水仙花、水生风信子等;耐肥耐碱、抗病力强、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经测定,其鲜草含粗蛋白1.2%,粗脂肪0.2%,粗纤维1.1%,灰分1.3%;若按单位面积生产的蛋白质计算,水葫芦比黄豆还要高几倍。在水产养  相似文献   
116.
外来恶性杂草在我国的危害状况及防除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目前,外来恶性杂草的入侵给我国许多地方带来生态灾难,控制和防除这些恶性杂草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外来生物是指从其自然分布区主要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能形成自我再生能力,给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所渭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人侵,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引发当地生态灾难。据初步统计,进入中国的外来杂草共有75属107  相似文献   
117.
凤眼莲和水蕹菜净化养鱼池塘水质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主养草鱼池塘中进行水培凤眼莲、水蕹菜削减养殖污染(N、P)的试验,经150d后,与试验初始比较,凤眼莲吸收了TN、TP的50.23%、47.69%,水蕹菜吸收了48.92%、30.91%;与对照池试验结束时比较,则凤眼莲吸收了TN、TP的129.38%、110.40%,水蕹菜吸收了118.07%、93.62%;试验池养殖产量分别增加11.70%、10.95%,666.7m2利税分别增加551、454元。  相似文献   
118.
本试验养殖采取规范整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生物调水、科学投喂、生态防病等措施,充分利用水体、饵料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养殖生态、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规范整塘1.池塘条件池塘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为l0亩左右(有条件的面积可增至50亩左右),有效水深1.5~2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  相似文献   
119.
实验以凤眼莲(Eichhirnia crasslpes)-水体-底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pH 值为6.0、7.5、9.0 和10.5 条件下,各系统内各组分(凤眼莲、水体、底泥)中总磷(TP)含量变化和释放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底泥TP的释放受pH值影响很大,即碱性条件下释放量最大,近中性的释放量最小;随pH 值由低到高,种养凤眼莲各处理底泥TP 的释放量较空白对照分别增加了7.40、6.73、7.33mg·kg-1和1.13 mg·kg-1。水体TP 变化是底泥释放和凤眼莲吸收作用平衡后的外观表现,并不单独决定于某一因素,如pH 值在6.0~9.0 范围内,种养凤眼莲处理水质净化优于空白对照,其降低范围在0.03~0.27 mg·L-1之间;pH 值为10.5 时,种养凤眼莲处理水质净化劣于空白对照。在凤眼莲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其吸收吸附是系统可移动TP的主要去向,占系统可移动磷的73.12%~79.06%,但极端碱性条件下,凤眼莲死亡后腐烂产生的TP也是系统可移动TP 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0.
实验以凤眼莲(Eichhirnia crasslpes)-水体-底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p H值为6.0、7.5、9.0和10.5条件下,各系统内各组分(凤眼莲、水体、底泥)中总磷(TP)含量变化和释放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底泥TP的释放受p H值影响很大,即碱性条件下释放量最大,近中性的释放量最小;随p H值由低到高,种养凤眼莲各处理底泥TP的释放量较空白对照分别增加了7.40、6.73、7.33mg·kg-1和1.13 mg·kg-1。水体TP变化是底泥释放和凤眼莲吸收作用平衡后的外观表现,并不单独决定于某一因素,如p H值在6.0~9.0范围内,种养凤眼莲处理水质净化优于空白对照,其降低范围在0.03~0.27 mg·L-1之间;p H值为10.5时,种养凤眼莲处理水质净化劣于空白对照。在凤眼莲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其吸收吸附是系统可移动TP的主要去向,占系统可移动磷的73.12%~79.06%,但极端碱性条件下,凤眼莲死亡后腐烂产生的TP也是系统可移动TP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