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25篇 |
免费 | 1831篇 |
国内免费 | 116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04篇 |
农学 | 1415篇 |
基础科学 | 326篇 |
1463篇 | |
综合类 | 13696篇 |
农作物 | 1122篇 |
水产渔业 | 912篇 |
畜牧兽医 | 6749篇 |
园艺 | 2977篇 |
植物保护 | 30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697篇 |
2023年 | 1077篇 |
2022年 | 1371篇 |
2021年 | 1412篇 |
2020年 | 1355篇 |
2019年 | 1196篇 |
2018年 | 647篇 |
2017年 | 875篇 |
2016年 | 1054篇 |
2015年 | 1152篇 |
2014年 | 1502篇 |
2013年 | 1272篇 |
2012年 | 1771篇 |
2011年 | 1828篇 |
2010年 | 1579篇 |
2009年 | 1538篇 |
2008年 | 1519篇 |
2007年 | 1290篇 |
2006年 | 1170篇 |
2005年 | 1107篇 |
2004年 | 917篇 |
2003年 | 784篇 |
2002年 | 686篇 |
2001年 | 639篇 |
2000年 | 564篇 |
1999年 | 477篇 |
1998年 | 452篇 |
1997年 | 399篇 |
1996年 | 395篇 |
1995年 | 374篇 |
1994年 | 390篇 |
1993年 | 281篇 |
1992年 | 303篇 |
1991年 | 258篇 |
1990年 | 217篇 |
1989年 | 20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16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通过田间试验,对一种植物生长促进菌(PGPR)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作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PGPR制剂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单施氮、磷、钾化肥相比,PGPR与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产26.0%和53.9%。同时,PGPR处理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并对灌浆速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弹性蛋白酶基因(PAE)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株产弹性蛋白酶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P.acruginosa elastase,PAE)基因,与GenBank中的序列对比发现同源性为99%.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3.5K/PAE,莺组质粒Sac Ⅰ线性化后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KM71中,通过PCR和表型鉴定表明,PAE基因已经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大量筛选获得48株含高拷贝的重组毕赤酵母转化子.在甲醇诱导下,经过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进行PAE的表达,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上清中含有一明显特异性蛋白条带,大小为34kD.活性检测结果,酶活为1 060 U/mL,是出发菌株的26倍. 相似文献
963.
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明确多个Rho族小G蛋白在该菌营养生长、分化孢子形成以及侵染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Rho族小G蛋白调控因子-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功能.以生物信息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了稻瘟病菌基因位点Mgg_11178.6所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Mgg_11178.6编码一个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与多种丝状子囊菌RhoGEF亲缘关系密切;基因敲除突变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量明显减少,但是致病力没有变化.说明该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可能参与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与产孢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964.
报道了采自西藏林芝地区的盔孢菌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细条盔孢菌(Galerina filiformis A.H.Sm.&Singer)和紊纹盔孢菌(G.perplexa A.H.Sm.),提供了2个种的详细描述和线条图,并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稻草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混菌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滤纸崩解测试、刚果红纤维素平板鉴别、液体产酶发酵试验等步骤,筛选出2株稻草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曲霉(Jspergillus sp.),且二者存在互惠共生关系.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表明,其发酵稻草粉产纤维素酶的优化条件为:木霉与曲霉同浓度孢子悬液体积比3:2,混合孢子接种量5.5%,固形物(稻草粉、麸皮,质量比3:2)质量浓度40g/L,发酵温度28℃,发酵液初始pH值5.5,振荡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144h,此条件下滤纸酶(FPA)活力达28.3U/mL. 相似文献
968.
试验结果表明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615ml/hm2、555ml/hm2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1次,隔7d再施药1次,末次施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5.62%、71.11%,与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900g/hm2防效(防效59.14%)差异极显著,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69.
970.
2004年黑龙江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采用全国鉴别寄主对黑龙江省12个市(县)3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测定出6群11个生理小种,分别为ZA49、ZA57、ZB9、ZB17、ZC1、ZC3、ZC9、ZC15、ZD1、ZE1和ZF1,出现频率分别为2.56%、2.56%、2.56%、5.13%、28.21%、2.56%、10.26%、2.56%、25.64%、12.82%和5.13%。生理小种群多为籼型小种群,其中以ZC群为主,ZC1和ZD1为优势小种。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