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林业   189篇
农学   301篇
基础科学   124篇
  362篇
综合类   1115篇
农作物   213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293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针对市场上缺乏金银花干燥装置的现状,文章设计一套以热泵为热源的新型金银花专用冷风干燥装置。通过改变堆叠层数、干燥温度等指标的性能测试表明,本装置能够满足金银花干燥的工艺要求,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金银花的色泽及有效成分,希望能够广泛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2.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作为资源保存分发平台~[1],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湖南)"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分别发挥了中枢作用和内审作用。结合实际工作体会,为普查行动的顺利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43.
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黑垆土有机碳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土高原黑垆土8年(2008—2015年)的不同耕作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连年单一耕作(翻耕(CC)、免耕(NN)、深松(SS))和3种轮耕措施(免耕-深松(NS)、深松-翻耕(SC)、翻耕-免耕(CN))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玉米产量和秸秆还田后表观腐殖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深松、免耕和轮耕措施主要增加了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碳(WSOC)的含量和储量,且提高了MBC/SOC和WSOC/SOC质量比。在0~10 cm表层土壤中,各耕作处理间难氧化有机碳(HO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深松、免耕和轮耕措施分别增加了10~20 cm、35~50 cm和20~35 cm土层的HOC/SOC质量比;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0~50 cm土层的HOC总储量。与翻耕处理相比,深松、免耕和轮耕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玉米秸秆量,其中NS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分别达到13.79%(籽粒)和12.04%(秸秆);进行8年玉米秸秆还田,在翻耕措施下其表观腐殖化系数为8.94%,免耕、深松和轮耕措施提高了还田玉米秸秆的表观腐殖化系数,其中NS处理达到14.09%,显著高于翻耕处理。从土壤碳库和玉米产量角度考虑,免耕与深松相结合的轮耕措施是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944.
以95份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种质和1份栽培种质为材料,在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和逐步聚类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构建核心种质。两种方法分别得到35份(Core 1)和29份(Core 2)种质,其核心种质保留比分别为36.5%和30.2%,位点保留比分别为100%和94.7%。基于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香农信息指数等四个参数对两组核心种质进行t测验,结果显示两组核心样本均能很好的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但Core1具有更高的位点保留比例且地理来源更加广泛,确定为代表96个原始菌株的核心种质库。  相似文献   
945.
杀菌剂混用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以敌力脱、富力库分别与阿米西达按1∶1混配,进行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浓度1 000 mL/L时的防治效果,混剂富力库+阿米西达>混剂敌力脱+阿米西达>富力库>阿米西达>敌力脱,相互间差异显著,其中富力库+阿米西达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混剂富力库+阿米西达和敌力脱+阿米西达使用浓度由1 000 mL/L增加为2 000 mL/L,防治效果有所增加.综合考虑,防治香蕉叶斑病,建议在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初期,采用1∶1比例的富力库+阿米西达混剂1 000 mL/L,即富力库500 mL/L+阿米西达500 mL/L,喷药3次.  相似文献   
946.
化肥氮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贡献和土壤氮库的补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消耗了土壤氮库,土壤中残留的化肥氮则可补偿土壤氮库的消耗,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核算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  【方法】  收集1980年以来国内报道的小麦15N示踪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化肥氮和土壤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小麦当季氮吸收、化肥氮的去向、土壤氮库的盈亏分别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  【结果】  施氮量与化肥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 = 0.029),而与土壤氮的贡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P = 0.031)。小麦当季氮素吸收源于土壤的比例约为2/3,源于化肥的比例约为1/3,追施氮对小麦氮吸收的贡献约是基施氮的1.5倍。施氮量与氮肥有效率 (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 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P = 0.004),而与氮肥损失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01)。在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小麦季土壤氮库的盈亏均与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01)。  【结论】  在施氮量为N 60~500 kg/hm2时,小麦吸收的氮素1/3来自化肥,2/3来自土壤。冬小麦季化肥氮的3个去向为:地上部吸收、土壤残留和损失,其所占比例分别约为36%、33%和31%。在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土壤氮库达到平衡的施氮量分别为N 308和233 kg/hm2。  相似文献   
947.
秸秆和菌渣改良剂对高寒沙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颗粒(JG)和菌渣颗粒(JZ)改良剂(施用量分别为6,12,18,24 t/hm~2)对川西北高寒沙地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JG和JZ改良剂可显著提高沙化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储量、活性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和碳库管理指数,其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熵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与CK相比,施用第2年JG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储量、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平均增加96.2%,100.0%,157.1%,169.4%,JZ处理平均增加69.2%,66.3%,85.7%,81.7%;而JG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分别较CK平均增加934.0%,433.0%,JZ处理平均增加956.2%,546.4%。JG改良剂对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优于JZ,而JZ改良剂更有利于提升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秸秆和菌渣改良剂均可增加沙化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含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和碳库管理指数,具有快速培肥沙化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8.
小麦胚乳充实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剪叶去穗试验探讨了小麦籽粒从乳熟始到面团期不同小穗位、不同粒位籽粒胚乳的容积扩充和物质填充特性以及源库改变对不同小穗位、不同粒位籽粒胚乳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部位相同粒数的小穗间,下部小穗籽粒胚乳的容积扩充量和物质填充量大于上部小穗同一粒位;不同类型小穗的相同粒位间,3粒小穗大于2粒小穗,2粒小穗又大于1粒小穗;同一小穗不同粒位间,3粒小穗的第2粒位最大,基部粒位次之,最上粒位最少;2粒小穗相应粒位的籽粒胚乳相差不大;胚乳充实量大的小穗位、粒位,更突出表现在胚乳的容积扩充量上,这导致胚乳充实比的下降,相反则导致上升。(2)剪叶去穗后,籽粒胚乳的各种参数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去穗处理籽粒胚乳容积扩充量和物质填充量均变大,但胚乳充实比变小;剪叶处理籽粒胚乳,与上面各种参数的变化相反。这是因为容积扩充量更为敏感,变化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949.
采用全样本调查方法,对近年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内云南松的松梢斑螟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云南松受害率、株受害枝梢、受害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内云南松上松梢斑螟平均受害株率为5.08%,平均每株受害梢数量为0.28个;云南松种质资源的21个分布区来源地中受害最严重的前5位依次为腾冲、天峨(广西)...  相似文献   
950.
不同铃重类型棉花品种的源库特性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5个不同铃重类型的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源-库协调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所用品种中,铃型较小的品种在整个生育期群体叶面积较高,而棉铃的IAA/ABA值较低,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利用能力较低,为弱势库,导致子棉产量较低;大铃品种(宿棉9108)的棉铃为强势库,但营养体的生长相对不足,后期伏桃大量脱落;铃型较中等的品种,叶面积载铃量较高,棉铃对同化产物的需求使叶片在生长后期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生产能力,伏桃脱落率较低,子棉产量较高.对限制棉花产量提高的因素分析表明,铃型较小的品种多属于库限制型品种,易发生徒长;铃型较大的品种属于源限制型品种,后期易早衰.研究结果可为棉铃发育的栽培调控及铃型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