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年龄冷蒿种群再生生长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花盆种植冷蒿,通过剪掉不同比例的顶芽及不同枝条长度人为模拟采食行为,观测受损后构件再生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生长季节、采食与与对照间,构件的再生生长速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2.
53.
为探讨土壤磷梯度对成株与幼苗间菌根效应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AMF和不同磷添加量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成株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幼苗间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AMF显著增加了羊草成株的生物量;冷蒿幼苗的菌根效应和菌丝的吸氮吸磷贡献率仅在P1添加水平(2 mg·kg-1)时为正效应,其余磷水平下均为负效应。接菌降低了冷蒿幼苗生物量达到最高值时所需要的磷添加水平。研究表明羊草成株旁冷蒿幼苗的建植受到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当磷添加量大于2 mg·kg-1 时,AMF的存在可能会抑制冷蒿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了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功能性状产生的影响,基于内蒙古的荒漠草原研究长期放牧实验平台,选取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两个优势物种,分析这些植物的7个主要功能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冷蒿的生殖枝自然高度、营养枝自然高度、冠幅、基茎和生殖枝数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轻度放牧增加了无芒隐子草的基茎和生殖枝数量,但是中度和重度放牧对无芒隐子草的其他功能性状均产生负效应。无芒隐子草的功能性状在7月和8月两个不同月份中有显著差异,而冷蒿在不同月份中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知,荒漠草原中不同优势植物对于不同的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响应不同,这些研究结果为探究荒漠草地植物对于长期放牧干扰而采取的响应策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在试验地观察了冷蒿的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了冷蒿花序花粉的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冷蒿花序的开花顺序是自上而下的,小花的开放是自外轮至中央小花.冷蒿的花粉活力在盛花期开花之初很低,第2~3d花粉活力较高,随后活力明显下降,但直至其花序枯萎,少量的花粉仍具有部分活力.花粉寿命较长,约为20d.冷蒿边缘雌花柱头的可授性在开花当天就具有,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第2~3d可授性最强.中央两性小花柱头可授性要稍晚于边缘小花,但是在开花后第2~3d可授性也达到最高,其可授性时间也较长.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2~3d.冷蒿的最佳授粉期在开花后2~3d左右. 相似文献
56.
天山北坡4种典型草原植物叶干重与叶面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4种典型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针茅(Stipa capillata)、羊茅(Festuca ovina)和短柱苔草(Carex turkestanica)的叶片干重与叶片面积之间的关系,找到快速测定草原植物叶面积的方法,为大范围遥感监测及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原4种典型植物为材料,以叶片干重和叶片面积作为测量指标,建立4种植物叶片干重与叶片面积的回归方程.[结果]冷蒿的回归方程为:Y=0.00849 X +0.002 7(R2 =0.880 81);针茅为:Y=0.007 03 Xf+0.004 38(R2 =0.750 14);羊茅为Y=0.015 38X-0.001 25(R2=0.677 27);短柱苔草为:Y=0.007 05 X+0.008 895(R2 =0.498 58)(P<0.01).[结论]4种植物的回归方程对叶面积的预测准确性表现为冷蒿>针茅>羊茅>短柱苔草.可通过叶干重与叶面积建立回归方程并且为4种典型草原植物的叶面积测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7.
58.
模拟增温和增雨对冷蒿营养元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控制温度和降雨条件模拟气候变化,设计4种试验处理,研究对照(CK)、增温(+2℃,IR)、增雨(+ 120mm,W)和增温+增雨(IRW)处理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不同部位(生殖枝与营养枝)营养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增雨及其耦合作用对冷蒿不同部位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增温效果不显著,而增雨显著影响冷蒿对N、K、Mg、Zn、Fe、Mn、Ni元素的吸收和分配(P<0.05);冷蒿不同部位对N、K、Mn吸收与分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增温、增雨与不同部位之间无明显耦合作用.说明长期增温与增雨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状况和植物内在生长节律,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59.
采用内蒙古8个生境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营养枝在人工模拟低温条件下,选用电导率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对这些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电导率和MDA含量评价冷蒿的抗寒性效果较好。8个生境的冷蒿抗寒性(致死温度)强弱依次为:海拉尔(-15.19℃)>克什克腾(-14.13℃)>锡林浩特(-12.54℃)>大青山(-10.98℃)>阿巴嘎(-10.30℃)>鄂托克(-8.27℃)>塔尔岭(-7.92℃)>巴彦浩特(-3.30℃)。 相似文献
60.
冷蒿VOCs对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冷蒿Artemisia frigid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未损伤与损伤冷蒿VOCs对萝卜 Paphanus sativus,绿豆 Phaseolus radiatus,黄瓜 Cucumis sativus 和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等 4 种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损伤冷蒿 VOCs 对萝卜和绿豆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降低了45.8%和30.0%。未损伤冷蒿VOCs对绿豆芽干物质量累积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水平(P<0.01),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6.4%;对 4 种植物根干物质量累积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降低67.9%,69.4%,51.1% 和 48.7%。损伤冷蒿 VOCs 比未损伤冷蒿 VOCs 对 4 种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由此可见,冷蒿 VOCs 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图4表2参2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