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4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特性,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冷蒿繁殖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蒿在轻牧区和封育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高,重牧条件下不能产生种子。冷蒿营养繁殖的各构件在轻牧区表现最好,轻度放牧能促进冷蒿的营养繁殖更新。放牧增加了冷蒿地下部分的投资而减少了地上部分的,这是其适应环境的对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的生殖格局由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并存向单一的营养繁殖转变。  相似文献   
42.
为了明确冷蒿(Artemisia frigida)对放牧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以内蒙古草原控制放牧为平台,运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s)研究不同放牧强度(CK、LG、HG)对冷蒿根际土壤(ARS)和非根际土壤(NRS)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PLFAs结果分析显示:冷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种类、含量丰富,共检测到24种PLFA生物标记,并且各处理土壤的优势PLFA类型是i16:0,18:18 t,18:1ω7 c和18:2ω6,9。3种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处理土壤中分布相似,均以细菌分布量最多,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冷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及各菌群PLFAs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且均以LG-ARS和HG-ARS最高,CK-NRS和HGNRS最低。重度放牧后冷蒿根际土壤真菌/细菌PLFAs比值显著高于非根际,而CYC(cy/pre)值显著低于非根际,表明冷蒿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受放牧干扰较小。主成分分析表明,放牧和冷蒿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而冷蒿的影响程度高于放牧处理。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与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s均呈正相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养分。  相似文献   
43.
实生苗是植物种群更新的主要资源。通过对实生苗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分析 ,研究了典型草原冷蒿 -小禾草群落的种群更新特点 ,结果表明 :不同年度实生苗的数量和主要植物的实生苗的优势地位均有差异 ,这是降雨分布与实生苗出现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放牧率的实生苗数量以无牧区最低 ,轻牧区最高 ,随放牧率的增加有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 ;浇水后实生苗的数量大大增加 ,主要是增加了一年生藜属植物的数量 ,对种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4.
不同年龄冷蒿种群再生生长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花盆种植冷蒿,通过剪掉不同比例的顶芽及不同枝条长度人为模拟采食行为,观测受损后构件再生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生长季节、采食与与对照间,构件的再生生长速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5.
46.
科尔沁沙地冷蒿和差巴嘎蒿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壤正常水分条件下,冷蒿的Ψ  相似文献   
47.
内蒙古冷蒿小禾草放牧草原退化与恢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围栏年限放牧草原的研究结果表明,冷蒿重要性随着围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地上部总干物重、植被总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与围栏时间呈负相关变化.在全年性放牧草地中,以上指标均低于围栏放牧草地.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与围栏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了遵循生态学原理恢复退化草地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48.
不同放牧梯度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调查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在不同放牧梯度下的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梯度的增加,群落中的优势种大针茅和羊草等优良牧草的营养枝高度、株丛密度及生物量均明显降低并逐渐被猪毛菜、糙隐子草和冷蒿等耐牧植物所取代,生产力及利用价值下降。从无放牧的对照样地到重度退化样地植物群落类型依次转变为:羊草 大针茅 丛生禾草、大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丛生禾草、糙隐子草 大针茅 羊草 丛生禾草、猪毛菜 糙隐子草 小丛生禾草。  相似文献   
49.
在试验地观察了冷蒿的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了冷蒿花序花粉的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冷蒿花序的开花顺序是自上而下的,小花的开放是自外轮至中央小花.冷蒿的花粉活力在盛花期开花之初很低,第2~3d花粉活力较高,随后活力明显下降,但直至其花序枯萎,少量的花粉仍具有部分活力.花粉寿命较长,约为20d.冷蒿边缘雌花柱头的可授性在开花当天就具有,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第2~3d可授性最强.中央两性小花柱头可授性要稍晚于边缘小花,但是在开花后第2~3d可授性也达到最高,其可授性时间也较长.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2~3d.冷蒿的最佳授粉期在开花后2~3d左右.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土壤磷梯度对成株与幼苗间菌根效应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AMF和不同磷添加量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成株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幼苗间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AMF显著增加了羊草成株的生物量;冷蒿幼苗的菌根效应和菌丝的吸氮吸磷贡献率仅在P1添加水平(2 mg·kg-1)时为正效应,其余磷水平下均为负效应。接菌降低了冷蒿幼苗生物量达到最高值时所需要的磷添加水平。研究表明羊草成株旁冷蒿幼苗的建植受到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当磷添加量大于2 mg·kg-1 时,AMF的存在可能会抑制冷蒿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