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科尔沁沙地冷蒿和差巴嘎蒿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差异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土壤正常水分条件下,冷蒿的ΨW、Ψπ和Ψπ^100远远低于关 嘎蒿,而RWD、Va及Va/Vs远远大于差巴嘎蒿,维系其生命活动的膨压只占差巴嘎蒿的30%。土壤极端干旱时,差巴嘎蒿的上述参数发生大幅度变化,抗旱能力随之提高。极旱的午后,两种灌木均遭旱害威胁,其水分状况参数数值(ΨW,Ψ0,Va和RWD)相关很小。旱后复灌的情况下,差巴嘎蒿上述参数同样发生大幅度变化,各参数值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冷蒿在 相似文献
23.
在荒漠草原封育3年的样地上模拟放牧,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繁殖构件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冷蒿在不同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下的繁殖潜力.结果表明:节间距和匍匐茎对于植物密度的影响比较敏感.在周围植物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冷蒿通过缩短匍匐茎和节间距来增加不定根和营养枝条.模拟绵羊践踏,在6月切断匍匐茎与母株的连接时,匍匐茎的死亡率最高.模拟绵羊采食,在7月刈割,冷蒿的繁殖构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4.
25.
扁蓿豆,冷蒿和木地肤枝条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关系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作者研究了典型草原地区扁蓿豆,冷蒿和木地肤不同生育期的枝条在适宜条件下净光合速度与光强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植物的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光强均随着生育期的后移而下降;光补偿点则从营养期到开花期呈升高趋势;(2)在营养期,三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最大自然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光强相近,但随着生育期的后移,扁蓿豆上述指标降低值明显小于冷蒿和木地肤。 相似文献
26.
不同放牧强度对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叶(包括花)中全碳含量为41.16%~35.75%,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茎中全碳含量与叶中相似;根中全碳含量为39.16%~33.15%。叶中全氮含量为2.28%~1.60%,根中含量中牧最高(2.40%),无牧最低(1.35%),茎中含量各处理变化不明显,基本保持在1.50%。冷蒿叶中全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茎中全磷含量轻度和中度放牧高于对照,而重度放牧显著低于对照,根中全磷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中度放牧增加显著。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星毛委陵菜种群地上、地下部分全碳含量分别为34.34%~38.06%,27.30%~33.99%,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地上部分氮含量分别为1.28%,2.03%,1.94%和1.74%,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地下部分含氮量差异不显著,为1.01%~1.06%。地上部分磷含量增加,尤其是中度放牧增加显著,而地下部分磷含量受放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7.
采用花盆种植冷蒿,通过剪掉不同比例的顶芽及不同枝条长度人为模拟采食行为,观测受损后构件再生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生长季节、采食与对照间,构件的再生生长速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8.
从实生苗的出现和死亡情况研究了冷蒿 ( Artemisia communtata)小禾草群落的实生苗动态 ,发现实生苗出现时间和数量均受水分条件的制约。而不同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不同是造成实生苗出现时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下由于水分的限制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浇水后显出规律性的变化 ,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期。种子萌发后并不意味着完成了实生苗的补充 ,大部分实生苗会在各个阶段死亡。造成死亡的外因主要有三个 :干旱、竞争及家蓄和野生动物的采食、践踏。但在放牧条件下 ,实生苗死亡率的变化仍有较一致的趋势 ,即随着牧压增加实生苗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讨放牧过程牲畜采食和践踏损伤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盆栽冷蒿枝叶采用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机械损伤的方式模拟放牧,测定了冷蒿叶片和根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损伤初期,轻度和中度处理后冷蒿叶片中蔗糖、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到损伤24 h,3种处理中蔗糖质量分数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葡萄糖质量分数降了60.0%,74.6%和80.1%,淀粉质量分数下降了43.4%,45.2%和77.2%。葡萄糖和果糖结合成蔗糖,使其质量分数较高,在冷蒿体内积累。冷蒿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变化与叶片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损伤初期,冷蒿根部葡萄糖质量分数上升,3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62.9%,94.3%和34.3%,果糖在轻度机械损伤处理后明显上升;到损伤后期,葡萄糖和果糖恢复到对照水平,蔗糖和淀粉随着损伤加强而下降。根部积累的主要是蔗糖和淀粉。冷蒿受损伤后,体内淀粉、蔗糖、葡萄糖质量分数发生变化,参加应急反应,同时轻度损伤可以增加冷蒿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分布于我区各种生境的冷蒿居群为研究对象,从叶片形态结构特征及花粉形态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冷蒿在形态及结构上都具有高光效、高利用水分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抗旱、抗寒和抗强烈太阳辐射的能力,其形态结构与其所处的环境是相互协调统一的。冷蒿的花粉为长球形,表面纹饰为刺状纹饰,属于较为进化的类群;各生境冷蒿居群的冷蒿花粉形态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