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2447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51篇
综合类   1309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04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了针阔混交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以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引燃含水率为基准,结合燃烧实验,确定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森林火险等级对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引入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气象预测模型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的应用效果,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2.
王磊  万欣  王火 《江苏林业科技》2020,47(3):16-21,45
长江沿岸森林资源的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不仅能改善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为长江沿岸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天然的绿色屏障,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合2018年江苏省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数据及实地调研,并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江苏长江两岸宽1 km范围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江苏长江两岸宽1 km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7.1亿元/a,其中森林固碳释氧的功能价值占比最高(8.40亿元/a),其次是涵养水源(5.78亿元/a),森林防护价值最低(0.08亿元/a)。(2)江苏长江两岸宽1 km内39种植被类型森林中,乔木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远远大于灌木林、竹林及药材林。显然,这与乔木林的面积大密切相关。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最高的是杨树林(5.6亿元/a),其次是阔叶混交林(2.7亿元/a),茶林及其他药材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小。(3)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大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纯林灌木林针叶纯林。单位面积混交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于纯林。可见,江苏长江沿岸森林在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研究建议江苏应大力发展长江沿岸的阔叶混交林建设,以增加长江沿岸森林整体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运用多种监测手段监测长江沿岸森林面积和树种变化等。此外,还建议在江苏长江沿岸增设森林生态监测站点,为长江沿岸森林的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3.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44.
冀北山地山杨白桦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山杨和白桦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直径分布指标,对木兰围场次生山杨、白桦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杨、白桦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很丰富,群落中当地树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水平结构来说,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2,群落呈现出随机分布格局;群落的树种隔离度很高,平均混交度为0.618,但其主要树种山杨和白桦的混交度最低为0.26和0.39;群落所有乔木树种以胸径作为大小比数的指标的优势树种排列为:落叶松>黑桦>白桦>蒙古栎>山杨>棘皮桦>花楸>云杉>黄桦>油松>五角枫;林分整体处于结构稳定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5.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小;不同择伐强度对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是太大:20%择伐样地林木成均匀分布,未采伐样地和30%采伐样地林木成随机分布,40%择伐样地林木成团状分布。总的来说,20%择伐更有利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6.
江西吉安退化湿地松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吉安不同类型退化湿地松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度和自然含水量均为对照样地最小,孔隙度的顺序为:类型Ⅰ>补植木荷样>类型Ⅱ>补植胡枝子样>对照;自然含水量的顺序为:类型Ⅰ>类型Ⅱ>补植木荷样>补植胡枝子样>对照;土壤容重以对照样地和补植胡枝子样地较大,其余3种类型样地土壤容重相对较小。补植木荷和补植胡枝子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比类型Ⅰ、类型Ⅱ样地低,但比对照样地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类型群落间差异没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比较研究河北塞罕坝地区落叶松林纯林和混交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保护该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经营利用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内的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于2013年7月,用Tulligren漏斗法分离林分内凋落物层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比较其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同时测定凋落物理化性质,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结果】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1 609只,隶属于11目24个类群,其中落叶松纯林4 529只,隶属于10目18个类群,落叶松白桦混交林7 080只,隶属于10目19个类群;两种林分内的优势群类群均为弹尾目和蜱螨目。方差分析显示,落叶松纯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低于混交林,其中个体密度差异显著(P0.05);落叶松纯林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匀性指数显著高于混交林;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论】落叶松纯林更新成混交林,能够吸引更多数量的土壤动物,在人工经营过程中应避免营造单一结构的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明确适合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及其杂交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条件,建立体胚成熟萌发的技术。【方法】以2016年6月采集的2个湿地松家系(EE1,EE2)、2个湿地松杂交种家系(EC,EH)的未成熟合子胚(含胚乳)为材料,从诱导、增殖、成熟到萌发配制3个系列培养基,比较外植体采集时间、家系、基本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用显微镜进行胚性愈伤组织鉴别后,进一步挑选诱导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殖、成熟、萌发,最终获得再生植株。【结果】湿地松及其杂交种合子胚的发育进程可划分为8个阶段,阶段Ⅱ、Ⅲ为未成熟胚,适合体胚发生,EC最早出现阶段Ⅲ合子胚。外植体诱导产生具有胚性胚柄团(ESM)结构的胚性愈伤组织,可进一步增殖。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形成及胚性愈伤组织占比具有较大影响,3种诱导培养基(T1、T2和T3)产生愈伤组织效率最高的为T1培养基(49.0%),胚性愈伤组织所占愈伤组织的比例最高为T2培养基(22.4%)。培养基配方的诱导率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T1培养基整体诱导率低;T2培养基对家系EE1诱导率最高,为5.82%;T3培养基对参试材料均能诱导成功,且平均诱导率最高,为3.75%。随采样时间延后,家系EE1、EH的体胚诱导率逐渐增加,家系EE2、EC的体胚诱导率则随采样时间延后逐渐降低。体胚诱导率与合子发育阶段结果基本一致,阶段Ⅲ合子胚均出现较晚,前期诱导率低。胚性愈伤组织继代24次以后,胚活性逐渐降低。成熟培养基T1S和T3S可完成胚的成熟,平均每克成熟培养基分别成熟23.3和15.9个子叶胚,萌发率为32.1%,移栽保存率为47.8%。【结论】诱导培养基T3对参试家系均能诱导成功,T3具有较广泛适用性,各家系在阶段Ⅲ合子胚出现时表现出较大的诱导率,阶段Ⅲ合子胚可能为体细胞胚发生的最佳诱导阶段。建立了湿地松及其杂种体细胞胚发生方法并形成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49.
对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的白桦-红松和色赤杨-红松混交林,应用解析木法分析红松与阔叶树的直径、树高生长动态、径级分布及种间关系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在1~8年生时,红松与阔叶树占据各自营养空间,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同时充分发挥了阔叶伴生树种的辅佐功能,明显地改善了红松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促进混交林中红松的直径、树高生长,种间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8~12年生间,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处于竞争初期,此时混交林中红松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开始下降,在12年生后,种间关系矛盾日趋加剧并进入竞争盛期,在竞争中,阔叶树生长迅速,红松生长受到明显压抑,行状混交林在无人为调控措施下,红松将逐渐枯死而形成阔叶纯林。据此认为在人工阔叶红松林培育过程中,必须适时采取疏伐等措施调整阔叶树的比例,缓解种间关系,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50.
对闽东山地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及混交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在闽东沿海贫瘠山地营造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是成功的。其适宜的混交比例为火力楠与杉木2∶8,采用行间式混交,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经营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高的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情况,在树龄8~10年时,进行适当抚育间伐,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 260~1 59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