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7篇
  39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究植物在降低沟渠侵蚀及减少C,N,P流失方面的影响,为流域沟渠侵蚀防控及污染物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中国南亚热带集约化蔗区那辣流域沟渠为研究对象,在沟渠中植入不同植被盖度:全部裸露,植被覆盖度为0(BG);部分覆盖,植被覆盖度1%~40%(SC);大部分覆盖,植被覆盖41%~80%(MC);全覆盖,植被覆盖81%~100%(CC)的草本植物香根草。对4—10月的植草沟渠在降雨后定期实地调查和监测,量化不同植被盖度下沟渠的侵蚀与养分流失特征。[结果] ①4—10月,不同植被盖度沟渠宽度、侵蚀量和C,N,P流失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大小均表现为:BG>SC>MC>CC。②相比于BG,SC,MC和CC沟渠侵蚀量分别降低了37.01%,71.60%和75.04%;C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5.56%,70.91%和75.23%,N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5.89%,71.01%和74.39%;P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4.22%,70.59%和77.01%。③相关性分析表明,沟渠侵蚀量与覆盖度和植物根系密度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分别解释了沟渠侵蚀变化的91.94%和89.23%。[结论] 流域内植草,随着沟渠植被盖度的增加,沟蚀量和养分流失量逐渐降低,且植被盖度在处理MC和CC之间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在改善其他水源区沟渠的侵蚀及降低污染物方面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2.
氮磷生态拦截技术在治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生态处理技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经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生态处理技术是充分利用水体生物系统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的技术.通过氮磷生态拦截技术在镇江某农业示范园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拦截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探讨了该技术在治理太湖流域面源污染中的作用和效果,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3.
拦网养鳝是在自然沟渠中,用网片拦截沟渠两端养殖黄鳝。其优点是:投资省,黄鳝生长快,繁衍快,池内水体温差小;缺点是敌害多,防逃能力差,冬季收获困难。实践证明,拦网养鳝“一年一收”,每100平方米面积可产商品鳝75~100公斤;“两年一收”,每100平方米面积可产3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74.
沟渠河路农田林网综合效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沟渠河路农田林网的综合效益,认为沟渠河路农田林网具有降低风速、调节温度、稳定湿度的小气候效应,有减轻风害、冻害,防御灾害性天气的效应,还有调节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增加粮、棉、油菜产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75.
1.起步。拖拉机启动前应检查润滑油、燃油、冷却水是否符合要求。起动后要空转十几分钟预热发动机,查看仪表,油压正常,水温达到40℃以上时方可起步。  相似文献   
76.
通过室内试验和实际模型试验 ,对利用沟渠处理污水的工艺、效率、抗冲刷能力等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 ,建立了COD和溶解氧变化过程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77.
皖南山区生态型沟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山区农田中设置生态型沟渠及衬砌硬化渠道,测定不同沟渠类型旁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沟渠类型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型渠道增加了土壤剖面下层的黏粒含量;促进了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R0.25)的形成,且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WR0.25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925 1**),生态型沟渠提高了土壤入渗能力;同时,生态型沟渠也提高了土壤剖面层次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而对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没有显著效果.可见,生态型沟渠改善了土壤结构、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壤入渗性能,促进了山区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78.
以模型植物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模拟生态沟渠中当布设位置(沟壁和沟底)、生理特征(高度和叶片形状)和布设密度变化时植物对水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底和沟壁同时布设植物时阻水作用最显著,沟底植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植物布设密度越大阻水作用越强,水葫芦型叶片的阻水作用大于水草型叶片,植物高度越高阻水作用越强;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布设密度的阻水作用最显著,叶片形状次之,植物高度最小。本研究结果为生态沟渠中植物种类选择和空间布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