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113篇
  43篇
综合类   143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216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果树》2020,(1):63-63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果树科普类期刊,是国家"农家书屋工程"重点推荐期刊。月刊,每月10日出版,16开本,邮发代号:8-220,每册定价3.8元,全年45.6元,读者可到当地邮局(所)订阅,也可向本刊编辑部订阅。  相似文献   
52.
pH值和Ca~(2+)浓度对日本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报道了不同pH值(6.5、7.5和8.5)和不同Ca2+浓度(38.8.61.1和78.8ppm)对日本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该虾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Ca2+和pH值在影响其生长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pH值和Ca2+对该虾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能量摄入量实现的。本实验条件下,该虾摄入的能量平均有15.8%用于生长,1.8%作为粪便排出体外,其余用于呼吸和排泄。  相似文献   
53.
日粮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鲷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流水实验法研究了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鲷能量收支各组分和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鲷的生长量,总呼吸代谢量,排泄量及生态转换效率均随日粮水平升高呈增长趋势,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分别用对数曲线或直线加以定量描述;不同生物饵料能造成黑鲷摄食,生长,排泄和总呼吸代水平的显著差异,但却不能改变以比能值为单位的生态转换效率。黑鲷的呼能量收支分配率随摄食水平不同有较显著差异;代谢能分配率和排泄能分配率随摄食水平增大呈U型变化趋势,而生长能分配率却恰恰相反。除摄食高蛋白饵料时引起排泄能分配率增加外,摄食不同饵料对黑铜的能量分配模式影响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4.
虾夷扇贝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实验生物,介绍了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模型5个关键基本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分析了方法的利弊及注意事项,为贝类DEB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壳长与软体部湿重回归法计算虾夷扇贝的形状系数δm;采用静水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虾夷扇贝的呼吸耗氧率,计算阿伦纽斯温度TA参数;采用饥饿法测定、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G]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EM]3个参数。室内饥饿实验持续60 d,直至呼吸耗氧率及软体部干重基本保持恒定。结果显示,壳长(SL)与软体部湿重(WW)的回归关系式为WW=0.0118SL3.4511(R2=0.9365),根据公式V=(δm L)3,对软体部湿重的立方根和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32);获得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耗氧率与水温(热力学温度,K)倒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阿伦纽斯温度TA,平均为(4160±767)K。饥饿实验结束时,软体部干重和呼吸耗氧率分别降低了56%和81%。虾夷扇贝的耗氧率稳定在0.17 mg/(ind·h),经计算获得[]=25.9 J/(cm~3·d);饥饿持续30天之后,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基本维持在(0.25±0.01)g,经计算获得[EG]=3160 J/cm~3,[EM]=2030 J/cm~3。动态DEB理论是基于能量代谢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建立的,体现了生物能量代谢的普遍性规律,能够反映摄食获取能量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能量分配情况。但是,DEB模型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比较复杂。基本参数的准确获取将影响其他参数以及模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虾夷扇贝DEB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为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改良系统水处理工艺,开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吉富罗非鱼氮收支和对水质情况的初步研究。起始养殖密度8 kg/m3,投饲率2%,系统循环量1 m3/h,总水量0.8 m3。试验期间溶解氧大于6 mg/L,pH 7.0~7.2,水温23~25℃。每周监测水质2~3次,监测指标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每2周检测1次水中总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实验前后饲料、试验鱼体、粪便、悬浮颗粒的氮含量。结果显示,摄食氮有50.00±1.50%转化为生长氮,32.61±1.38%转化为排泄氮,17.39±4.0%转化为粪氮;58%的粪氮为悬浮颗粒物,42%为可沉淀颗粒物。  相似文献   
56.
为评估文蛤生态容量,实验根据动态能量收支理论,基于R语言构建了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采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对比围塘环境下文蛤壳长、湿重、软体部湿重的实测值与模拟值验证模型,并应用于模拟黄海海域滩涂区文蛤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文蛤模型主要参数形状系数、阿伦纽斯温度系数和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能量分别为0.57、9 278 K和2 056 J/cm3;实测与模拟的文蛤壳长、湿重和软体部湿重相关系数R2平均为0.996,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3.58%;如东沿海区域6月实测文蛤软体部干重为0.48 g,壳长3.12 cm,模型模拟的软体部干重、湿重和壳长分别为0.476 g,6.6 g和3.2 cm。研究表明,实验构建的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可真实地反映出文蛤在自然水域中的生长过程,为评估文蛤生态容纳量及构建文蛤相关的生态系统模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7.
日粮水平和饵料种类对真鲷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筋鱼为铒料生物,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研究了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真鲷能量收支各组分和能量收支分配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鲷的生长量、总代谢量、排泄量及生态转换效率均随日粮水平升高呈减速增长趋势,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均可用对数曲线加以定量描述;不同生物饵料能造成真鲷摄食、生长、排泄和总代谢水平的显著差异,但却不能改变以比能值为单位的生态转换效率。依据各收支过程的量化结果,可得到真鲷的能量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58.
蓄水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收支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近10年来长江三峡库区江段氮、磷营养盐的历史数据,以及三峡库区支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淹没土壤释放、工农业排放等主要形式的氮、磷营养盐负荷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杏的结果,采用箱式模型对蓄水(135~139m)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进行收支计算,以期为三峡成库后三峡江段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长江营养盐输送过程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上游输入的总氮、总磷是三峡水库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占入库负荷的80%~90%;蓄水后入库营养盐负荷种类增加,主要是淹没土壤的释放作用.蓄水前总氮、总磷入库负荷与出库负荷相等,蓄水后入库营养盐有约18%的总氮和15%的总磷滞留于水库中,而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受蓄水因素影响较小.颗粒氮磷营养盐的沉降、生物吸收以及残体的沉降作用是导致出库营养盐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过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9.
条纹石鮨摄食强度与代谢及能量收支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日摄食率为0.4%、1.5%、4.0%三种水平,分别测定条纹石鱼旨Moronesaxatilis幼鱼的代谢及能量的收支情况。处于饱食(日摄食率4.0%)及维持状态(日摄食率1.5%)下,该鱼代谢率增加的峰值分别于摄食后3h及7h内出现,为静止时代谢水平的2.10倍和2.46倍,SDA(特殊动力作用)持续时间均为21h,SDA总耗能量分别占摄入能的13%和35.8%。条纹石鱼旨在饱食时的转化效率K(湿重)为20.85%。三种摄食水平下条纹石鱼旨的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饱食状态(日摄食率4.0%)时,100C=8.4F+7.8U+13.0SDA+36.9(Rs+Ra)+33.9G;维持状态(日摄食率1.5%)时,100C=7.8F+4.1U+35.8SDA+52.3(Rs+Ra),其中G=0;减重状态(日摄食率0.4%)时,(F+U+R)/(C+P1)=67.3%,其中C+P1=14.4C+85.6P1,F+U+R=1.8F+8.1U+57.4R。  相似文献   
60.
吉富罗非鱼生长过程中氮收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华  刘晃  宿墨  吴凡 《南方水产》2013,9(3):85-89
为充实有关鱼类研究数据,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研究了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从鱼种(18 g)生长至成鱼(180 g)过程中氮收支变化。试验为期73 d,每日饱食投喂并收集鱼粪,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0 mg·L-1,pH为 7.5-6.5,水温为24-30 ℃。在鱼均质量达到50 g、100 g和180 g时测定并计算当前生长阶段氮收支。结果表明,生长氮比例在养殖初期最高(64%),养殖中期最低(47%);粪氮比例在养殖中期最高(9%),养殖初期和末期分别为5%和4%;排泄氮比例随鱼的生长而逐渐增加。此外,试验期间水中总氮增加速度在养殖中期减慢,养殖末期再次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