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1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752篇
林业   394篇
农学   917篇
基础科学   118篇
  602篇
综合类   8048篇
农作物   565篇
水产渔业   814篇
畜牧兽医   12005篇
园艺   541篇
植物保护   1394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781篇
  2021年   725篇
  2020年   646篇
  2019年   944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1349篇
  2013年   1342篇
  2012年   1904篇
  2011年   1919篇
  2010年   1680篇
  2009年   1672篇
  2008年   1574篇
  2007年   1252篇
  2006年   1109篇
  2005年   889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结合形态观察与16S rDNA序列测定对柠条根系内分离筛选得到的解磷细菌C9进行鉴定,Blast比对结果表明C9为泛菌(Pantoea vagans)。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用钼锑抗比色法研究它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速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到4.45mg/L,溶液pH可降至4.2。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柠条根系中、柠条根际土壤与柠条根围土壤中该细菌存在的相对基因拷贝数,结果发现该基因在3种样品中的数量为:柠条根系>柠条根际土壤>柠条根围土壤,表明泛菌解磷细菌能聚集生长在柠条根系内,随着与根系接触距离的增加而呈逐级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82.
【目的】筛选对禾谷镰刀菌具有高拈抗活性的微生物菌株,探索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方法】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及平板对峙法从24份取白河南郑州近郊、信阳、新乡、商丘、开封等地区发生小麦赤霉病的出间上样中分离、筛选禾谷镰刀菌的拈抗菌株。【结果】从24份土样中分离纯化到65株菌株,对峙实验发现其中8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拈抗作用,其中,菌株Jc-07的拮抗效果最佳。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侏Jc-07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抑菌实验表明,菌株Jc-07发酵滤液明显抑制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使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Jc-07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较高的拈抗活性,具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3.
采用组织分离法,以PD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绣线菊的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39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结果表明, 21株活性菌株对6种植物病原菌(辣椒疫霉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葡萄灰霉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XXT10对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3.2%、72.5%、39.5%和42.7%。通过测得的ITS rDNA 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序列比对后该菌为链格孢属菌。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在28~32℃时,选择PDA培养基,分别以乳糖和蛋白胨作为碳、氮源,酸碱度中性的条件下,菌落的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984.
以鲜切山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处理鲜切山药及清水处理鲜切山药在贮藏期间感官变化及菌落总数变化,并确定了最小腐败量,建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并对剩余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鲜切山药贮藏期间的最小腐败量为6.461 lg(CFU/g);建立的对照组和试验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分别为:Nt=2.054+6.696exp[-exp(0.021(30.959-t)+1)]和Nt=1.949+6.173exp[-exp(0.020(45.771-t)+1)],验证试验表明建立的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有效地拟合2种处理鲜切山药菌落总数的动态变化,结合感官评价和剩余货架期预测模型得到枯草芽杆菌抗菌肽处理鲜切山药能够将鲜切山药贮藏期延长2 d。  相似文献   
985.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其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结果】在长期覆盖枯树叶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名称为B. cereus strain CQNUX 3-1。酶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酶活力分别达107.7、33.1和155.6 U/mL。酶学特征分析表明3种酶组分均具有较好的耐碱和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70、60和40℃;最佳反应pH分别为8.0、9.0和9.0;Fe3+能增加3种酶的酶活力,而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EDTA、尿素和Cu2+耐受性。发酵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温度在37℃较适宜;发酵第4 d时的酶活力达最大值;该菌株能在碱性发酵环境下生长并产酶,在初始pH为7.0时发酵酶活力最高。【结论】筛选获得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 cereus strain CQNUX 3-1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适用性和较强的碱耐受性,菌株发酵产酶温度适中,且有较宽的发酵pH适用范围,可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资源菌株,具有应用于纤维素酶制剂制备与生产、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植物病害生防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定殖情况是影响其发挥生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核桃炭疽病菌引起的核桃炭疽病对云南省核桃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已成为该省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前期,通过对大理州漾濞县光明村核桃根际土壤生防菌的筛选工作,获得了具有重要生防潜力的钩状木霉YB-4-15和枯草芽孢杆菌yb33。为了推广上述生防菌株,需首先明确上述菌株在核桃根际土中的定殖情况。  方法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钩状木霉孢子悬浮液对无菌的核桃根际土壤进行处理,采用定期测定根际土壤中上述生防菌的定殖量。  结果  通过长达一个月的定殖试验,发现钩状木霉在土壤中定殖后的最大量为5 × 104 cfu/g,最小为2 × 104 cfu/g;同时,利用抗利福平枯草芽孢杆菌yb33-Rif在无菌土壤中定殖的最大量为1.08 × 108 cfu/g,最小为7.07 × 106 cfu/g,而在核桃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明显低于无菌土,其最大量为7.53 × 106 cfu/g,最小为1.03 × 106 cfu/g。利用上述生防菌钩状木霉YB-4-15孢子和枯草芽孢杆菌yb33菌体浇灌在核桃、桂花、香樟以及石楠等不同根际土壤试验,发现二者在核桃根际土壤中定殖良好。  结论  该研究为这两株生防菌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7.
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21±2)日龄的健康大×长二元杂交仔猪80头,分成4组,每组2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20 g/t)、凝结芽孢杆菌(50 g/t)、酿酒酵母发酵物(5000 g/t).日...  相似文献   
988.
【目的】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活性的生防菌株,为杀线虫制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对从抗线虫黄瓜根系附近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芽孢杆菌分离,通过浸渍法筛选出杀线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盆栽及田间试验对分离菌株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芽孢杆菌C1,经鉴定菌株C1为长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1发酵上清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74.50%、对雌虫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5.17%、对2龄幼虫的24和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83%和100.00%,且杀虫活性稳定;盆栽试验发现,菌株C1发酵液50倍稀释液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为73.24%;田间防病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1发酵液50倍稀释液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达82.67%,且产量较清水对照增产20.0%。【结论】菌株C1不仅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可作为生物农药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89.
[目的]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和抗炎等多种作用.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雷公藤甲素具有重要意义,而诱导子是提高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通过探究非生物和生物诱导子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积累的影响,以期提高雷公藤甲素产量,为雷公藤悬浮细胞规模化生产雷公藤甲素等药用活性物质提供基础.[方法]以水杨酸(SA)、LaCl3以及雷公藤内生真菌NS-5、NS-17作为诱导子,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浓度诱导子添加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积累及细胞活力、细胞生长、总糖消耗、PAL活性的影响.[结果]SA、LaCl3和内生真菌NS-5、NS-17诱导子均可促进雷公藤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雷公藤甲素的积累.非生物诱导子的效应大小受其浓度的影响,0.1 mg/L的SA诱导作用最好,可提高细胞活力,促进细胞生长,总糖消耗增加,升高PAL活性,雷公藤甲素产量最高是对照的3.5倍.随着浓度的降低,LaCl3对雷公藤甲素的诱导作用增强,20 mg/L LaCl3诱导下的最高含量是对照的2.0倍,同时20 mg/L LaCl3也提高了PAL活性和总糖消耗,但对细胞活力和细胞生长影响不大.内生真菌诱导子的效应大小即与诱导子种类和添加时间有关.细胞培养第4天添加NS-5、NS-17菌丝体提取物,第8天添加任一内生真菌诱导子均提高了雷公藤甲素的积累,其中NS-5菌丝体提取物的诱导效果相对最强,细胞培养第8天添加时雷公藤甲素产量最高,是对照的2.4倍,但雷公藤甲素的积累与细胞生长及PAL活性无明显的关联.[结论]诱导子的添加能够提高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的积累,诱导效应的大小与诱导子种类、添加浓度及添加时间有关.本研究中的0.1 mg/L SA、20 mg/L LaCl3及内生真菌NS-5菌丝体提取物显示了良好的诱导效果,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雷公藤甲素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可引起猪的的格拉泽氏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包括心肌炎、胸膜炎、腹膜炎以及关节炎.本菌也常与猪流感病毒并发.本文就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