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48篇
  236篇
综合类   1299篇
农作物   162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258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笔管榕为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雌雄同株,为福建地区的常见树种。笔管榕榕果内生活着多种榕小蜂,它们与笔管榕共同构成了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通过全年(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对福州地区不同样地的30株笔管榕进行的定时、定点、定株观察与采集,在15批次830个榕果中,共收集到50817头榕小蜂。笔管榕榕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7个属,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非传粉小蜂中的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Sycophila sp.和Sycobiomorpha sp.小蜂几乎在全年的每个月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2头,为偶见种。笔管榕榕果内的榕小蜂种类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没有明显变化,但不同种类榕小蜂的数量变化明显。在笔管榕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全年有9个月均是传粉小蜂占优势,但在1月、9月和11月的采集批次中,非传粉小蜂占优势。非传粉小蜂(Acophila mikiiSycophila sp.、Philotrypesis sp.和Otitesella ako)常呈爆发性发生,每批次中往往是1-2种的非传粉小蜂数量较多,但不同批次,数量较多的非传粉小蜂种类往往不同,因此在小蜂群落结构中未见某种非传粉小蜂占明显优势。福州地区笔管榕榕果内小蜂群落的的多样性指数为0.72,均匀度指数为0.37,丰富度指数为0.55,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68。分析了6种小蜂的性比,结果表明:传粉小蜂的性比极度偏雌,非传粉小蜂虽然也偏性,但均高于传粉小蜂,推测榕小蜂性比与雄蜂的翅型和交配场所有关。非传粉小蜂的数量和传粉小蜂总数、雌蜂数和雄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性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非传粉小蜂对传粉小蜂的雌、雄蜂都有负面影响,且传粉小蜂雌蜂减少的幅度大于传粉小蜂雄蜂,从而导致其性比升高。非传粉小蜂中Acophila mikiiSycobiomorpha sp.、Otitesella ako Ishii为造瘿类群,Philotrypesis sp.、Sycophila sp.属于寄居者或寄生者类群,非传粉小蜂中的寄生或寄居类群与造瘿类群相比,对传粉小蜂的负面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榕-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2.
【目的】筛选高效固氮能力的菌株,为研发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纳氏试剂显色法和阿须贝氏(Ashby)无氮培养法从白酒丢糟堆肥中筛选目的菌株,考察菌株的氨化性能和固氮作用,并对菌株进行16SrRNA序列、ITS序列鉴定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筛选出5株具有氨化能力和固氮作用的菌株,分别为细菌MX8、TX1和MX1,酵母菌MJ,霉菌MM6。氨化试验结果发现,培养48h时,菌株MX8、MM6、MX1的氨态氮生成率分别为2.0mg/h、1.7mg/h和1.1mg/h,具有较强的氨化作用。在阿须贝氏(Ashby)无氮液态培养基中培养3d后,菌株MX8、MX1总氮含量分别达22mg/L和15.8mg/L,固氮能力强。经16SrRNA序列及ITS序列菌株鉴定,菌株MX8和TX1同属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MX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J为皱落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MM6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结论】筛选得到的2株芽孢杆菌MX8和MX1的固氮性能较强,具备作为生产固氮微生物丢糟肥料菌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893.
农村居民点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对其进行空间重构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构乡村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该研究引入共生理论,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共生系统,明确重构原则与步骤,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对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予以实证,构筑了生产功能型、服务功能型、生活功能型3种农村居民点组团并在村域尺度下予以空间表达,形成"一轴一带三团"的村域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共生理论对于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基于共生策略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既能确保农村居民点的互联互通,又能尊重农户主体地位,实现村域"资源共享、环境共建",发挥村域资源优势,提高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率,为丘陵山区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4.
基于蜂群优化多核支持向量机的淡水鱼种类识别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为了准确地进行淡水鱼种类自动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Krawtchouk矩、灰度共生矩阵、蜂群优化多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识别方法。首先获取淡水鱼样本的灰度图像,计算淡水鱼鱼体的长宽比、鱼头鱼尾的Krawtchouk矩不变量形状特征,求得鱼身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将上述形状与纹理特征组合成高维特征向量,并输入到多核LS-SVM,通过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对多核LS-SVM中的待定参数进行寻优,ABC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为测试样本的识别精度;最后输出识别精度达到最高时的最优参数。利用该方法对鳊鱼、鳙鱼、鲫鱼、草鱼、青鱼5种淡水鱼进行了分类识别,对鳊鱼、鳙鱼、鲫鱼、草鱼4种鱼识别时,各类鱼的识别精度均达到95.83%以上,对鳊鱼、鳙鱼、鲫鱼、青鱼4种鱼识别时,各类鱼的识别精度均达到91.67%以上,对鳊鱼、鳙鱼、鲫鱼、草鱼和青鱼 5种鱼识别时,各类鱼的识别精度均达到83.33%以上;与近年来提出的淡水鱼识别方法、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单核LS-SVM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识别精度更高,从而可快速准确地识别淡水鱼的种类,提高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895.
首先利用Landsat8 OLI和GF-1 WFV卫星的多光谱影像分别对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的离散水体进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和最大似然模型分类,以选出最佳的分类模型;然后对Landsat8 OLI和GF-1 WFV影像分别提取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Getis指数特征和Moran’I指数特征,并与其对应的多光谱影像进行组合得到包括原始多光谱影像在内的7种组合特征集,利用选出的最佳分类模型对特征集进行离散水体提取,对其精度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Landsat8 OLI和GF-1 WFV卫星的多光谱影像同时引入Getis指数特征和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能够明显提高分类精度,Landsat8 OLI影像Kappa系数从0.815 7提高到0.922 3,总体精度从94.25%提高到97.50%;GF-1 WFV影像的Kappa系数从0.832 6提高到0.932 4,总体精度从94.75%提高到98.25%。综合可知,Getis指数和灰度共生矩阵同时作为新的特征波段引入到多光谱影像上,对于离散水体信息提取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96.
<正> 人类用品种间的杂交,产生了许多优良品种,对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成功的。一般的说,一个种和另一种之间是不易杂交的,这叫做物种隔离。 我们力图使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农作物能象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那样,在根系上结生固氮根瘤,从而将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下来,供自己生长之需要,达到节肥增产的目  相似文献   
897.
 通过2种常用化肥对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 Ley),球胞鱼腥藻(Anabaena sphaerica Born),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o Kutzing)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尿素和碳酸氢铵在低浓度(20mg/L以下)表现为促进,当浓度为80mg/L时,则显著抑制其种群生长;且高浓度时,尿素和碳酸氢铵对3种藻产生较强影响,处理96h时的EC50值分别为54.0,67.0,85.7mg/L及73.7,63.1,92.2mg/L。  相似文献   
898.
本文对1996年青海省玉米带状田生产中推广种植的小麦,玉米主要品种及其人表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首次提供共系数概念,并对不同生态适宜区提出了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9.
旱地多熟制春玉米+棉花间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棉地粮经三熟制中春玉米+棉花的共生期、不同移栽密度、间作棉的施氮技术以及应用生长调节剂DPC等措施在杭州和衢州两地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会影响棉花的产量,但衢州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间作棉,共生期应控制在50天以内。衢州的间作棉种植密度以3.0-4.5万株.hm^-2为宜,杭州以5.25万株.hm^-2为宜,而春玉米以3.75万株.hm^-2较佳。间作棉的氮用量应在90kg.hm^-2左右,且以基肥和夫玉米采收后两次施用为好。应用DPC能显著增加间作棉的产量,改善间作棉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900.
国内外稻鸭共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鸭共生模式是一项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生态型有机农业,近年来以其“高效、优质、环保”的优点,在东南亚国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综述了稻鸭共生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稻鸭共生模式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