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5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林业   9篇
农学   339篇
基础科学   1707篇
  845篇
综合类   3215篇
农作物   32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地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经之一。为有效落实环保理念、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有机质、消除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化整地效果、掌握播种时期与播种量、播后与冬前加强压实、合理施用肥料并落实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2.
商水县土地深耕推进秸秆还田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商水县全面开展秸秆还田,土地旋耕随之推行开来,旋耕的弊端成为商水县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迫切需要进行土壤深耕以提高耕地土壤利用效率。本文分析了旋耕的弊端,并重点介绍了商水县土地深耕推进秸秆还田的具体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53.
秸秆的质量是影响秸秆还田后氮素矿化的重要因子.玉米秸秆C/N比较高,还田后往往造成对土壤氮素的固持,因此秸秆直接还田要补施氮肥,而在如今的农业生产中为满足对粮食产量的需求,氮肥的施用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危害了土壤质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是一个关键问题.该试验在可控条件下,研究苜蓿秸秆和玉米秸秆共同还田对氮矿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比较豆科作物秸秆或者氮肥配施玉米秸秆在相同C/N下(25:1)还田对土壤供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室内实验共设置4个处理:(1)对照(CK);(2)玉米秸秆单施(M);(3)苜蓿秸秆配施玉米秸秆调节C/N为25:1 (MM);(4)无机氮肥配施玉米秸秆调节C/N为25:1(MF),在25℃下共培养270 d.玉米秸秆单施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表现为对土壤氮素的固持作用,苜蓿秸秆与氮肥配施米秸秆均缓解了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氮素固持作用,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苜蓿秸秆配施相比于氮肥配施延长了氮素的可利用性.苜蓿秸秆与氮肥配施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转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并且以苜蓿配施处理最高.与玉米秸秆单施相比,苜蓿秸秆配施对脲酶活性影响没有差异,氮肥配施显著降低了脲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氮输入量显著影响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相比于氮肥配施玉米秸秆还田,苜蓿秸秆配施玉米秸秆还田具有较高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因此,我们认为相比于氮肥配施玉米秸秆还田,苜蓿秸秆配施玉米秸秆还田是一个比较好的农业生产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54.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层化现象)的影响。【方法】以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连续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为对象,并以临近葡萄园土壤为对照。比较2种土壤不同土层(0~5,5~15,15~30cm)速效钾及其3种组分(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全钾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中各形态钾的层化比率和相关性。【结果】经过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0~5cm土层速效钾及其各组分平均含量均有提高;在5~15和15~30cm土层中,与葡萄园土壤相比,粮田土壤速效钾及其各组分平均含量均降低。粮田土壤速效钾及其各组分的层化比率总体高于葡萄园土壤。与葡萄园土壤相比,粮田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明显降低。粮田土壤与葡萄园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差异不大。粮田土壤速效钾与其各组分、非交换性钾、全钾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与矿物钾相关性不显著;葡萄园土壤速效钾与其各组分和非交换性钾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但与矿物钾、全钾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整体看,秸秆还田在维持土壤钾有效成分与全钾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和协调土壤各形态钾的含量及空间分布方面,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施用化学钾肥,对粮田和葡萄园土壤矿物钾及全钾含量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5.
水稻稻草使用"凤池"有机物料腐熟剂,可加速稻草软化,比未加腐熟剂的提早4~7 d腐熟,同时增加了水稻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增加水稻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处理比无稻草还田的增产5.61%,稻草直接还田的比无稻草还田的增产3.5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56.
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旱区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实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农民和国家双赢的重要农业科技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57.
中国的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整体水平较低。存在问题:有机产品单元规模小、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较低;单纯强调产品安全卫生质量, 而忽视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实践;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除草技术研究和推广滞后,不能满足有机农业规模发展的要求,生产成本高;山区有机农业基地的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壤和大气污染对有机农业带来新的的安全风险;国内有机认证尚未与国际接轨,缺乏国际竞争力。对策:将有机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国家对有机农业项目以重点扶持;开展国家层面的特色有机农业规模基地规划;完善有机食品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职业规范,建立有机农业诚信体系;各大院所、有机农业相关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合作,促进有机农业产学研结合,延长有机农业产业链;重视山区有机农业的水土保持问题,加强对区域有机农业基地土壤和大气污染的防控和预警;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切实可行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国际间有机证书的互认,提高中国有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58.
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国紫云英主要种质资源,总结紫云英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要点、还田腐解特征及其还田后对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9.
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后对土壤酶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文中以崇明滩盐碱土壤酶和微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不同秸秆还田量以及不同泡水时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进行了测定,另外还利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S1W1、S2W3处理均极大提高了土壤尿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增长;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负相关,S3W4、S2W3、S2W1、S3W3能极大提高土壤中脲酶的活性,而S1W2、S1W1、S2W2、S3W1、S2W3极大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通过文中研究的结果,得到了水稻秸秆还田的科学还田量以及水淹时间,这为合理利用水稻秸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0.
在秸秆还田等新的栽培制度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土传、种传病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多种病虫叠加为害,给农作物的生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靠前防治、压前控后、科学防治、多措并举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