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α-氟-α-乙氧羰基)甲基膦酸二乙酯在正丁基锂作用下,生成二乙氧膦酰基和乙氧羰基稳定的碳负离子;该碳负离子对全氟酸酐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全氟酰基膦酸酯;不需分离,直接用不同的Grignard试剂进攻原位产生的全氟酰基膦酸酯,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以Z-式或E-式为主的β-全氟烷基-α-氟-α,β-不饱和酸酯,总产率为43%~80%.  相似文献   
62.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固沙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化学防治技术是荒漠化治理的一种主要途径,其优点是成本低,见效快,施工简便。本研究制备并测试了两种代号为PALS、PMLS的固沙剂,它们是经过对造纸工业副产品木质素磺酸盐接枝改性得到的,既有助于解决造纸企业的污染问题,又达到了防沙治沙的目的。室内实验以及现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两种固沙剂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较好的抗冻融、耐老化、抗风蚀、抗水蚀等优秀性能,在乌兰布和沙漠的现场实验中,固沙效果明显,固沙成本仅为市售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产品的70%。  相似文献   
63.
氟病流行区不同土壤类型氟含量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九个土壤类型土壤全氟及水浸氟含量的研究表明:棕壤、粗骨士自然土壤的全氟含量较高,但可给态氟的输出能力较弱。土壤的水浸氟含量以碱性土>微碱性土>中性土>酸性土。潮土中,土壤的水浸氟含量随粕粒及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4.
采用氢氧化钠为土壤全氟测定熔融试剂,设置了氢氧化钠状态、试样与熔剂比例、称样量、熔融温度、熔融时间等熔融条件的单因子试验,按选择的熔融条件,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利用GBW07418、GBW07420标准样品进行方法检验。试验表明,采用氢氧化钠熔融—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全氟含量时,熔融剂氢氧化钠形态、试样与熔融剂比例、称样量、熔融温度、熔融时间对土壤全氟测定值均会产生影响。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熔融剂、称样量0.5000g、试样与熔融剂比例1:8、熔融温度600℃、熔融时间30min的熔融条件,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可达到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65.
为弄清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53 a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且主要分布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分别为444.40~566.98 mg·kg-1和0.80~1.22 mg·kg-1;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径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逐渐升高,且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对全氟和水溶态氟的贡献率分别有48%~73%和46%~70%来自>5 mm粒径团聚体。随植茶年限的延长,>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贡献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植茶23 a时最高,可达68%~73%,而其他粒径团聚体则呈相反的趋势。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全氟和水溶态氟有向小粒径团聚体富集的趋势。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逐渐增加呈表聚特征,其中<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累积作用在植茶23 a后更为明显。因此,在茶园生产管理上,应注意植茶23 a后茶园0~20 cm土层水溶态氟含量的变化,以降低土壤氟进入茶叶的风险,服务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6.
采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等,考察新型饲料添加剂喹烯酮磺酸盐的特殊毒理学特征。Ames试验结果表明,喹烯酮磺酸盐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两个标准菌株均产生诱变性,并且在加入S9代谢活化系统后回复突变菌落数明显减少;小鼠体内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67.
对马尾松热磨机械浆(TMP)进行了过氧化氢(H2O2)、甲脒亚磺酸盐(FAS)单段漂白以及H2O2-FAS两段漂白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H2O2漂白马尾松TMP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H2O2用量2.5%,NaOH用量1.3%,Na2SiO3用量2.5%,浆浓20%,温度80℃,时间60min;FAS漂白马尾松TMP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FAS用量2.5%,NaOH用量0.625%,浆浓15%,温度80℃,时间75min。H2O2、FAS单段漂白后纸浆白度分别为72.6%ISO和58.2%ISO,H2O2-FAS两段漂白后纸浆白度可达76.3%ISO。  相似文献   
68.
为开发防治水稻稻飞虱和小麦蚜虫的药剂,采用共毒系数法确定吡蚜酮磺酸盐和呋虫胺的最佳配比,筛选助剂体系获得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最优配方,并考察制剂对水稻稻飞虱及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最优配方为:吡蚜酮磺酸盐12.5%、呋虫胺12.5%、农乳601#8%、T-809%、SP SC-3 5%、改性土4%,油酸甲酯补足至100%。田间药效试验显示,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OD对稻飞虱及小麦蚜虫的速效性、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OD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要求,对水稻稻飞虱及小麦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9.
美国科宝公司的工作人员在2种初级增菌培养基中定量接种沙门菌样本后,确定复苏家禽环境基质中沙门菌最有效和快速的方法。样品随机接种2种培养基,即缓冲蛋白胨水(BPW)+酵母提取物与含碘的四磺酸盐煌绿增菌液(TT)。将冷冻沙门菌培养菌解冻后,连续10倍稀释,取100μL稀释液接种到增菌液中,分别在42℃和37℃条件下孵育24h后,接种到改良半固体RV培养基(MSRV)中42℃二次孵育。经过次级增  相似文献   
70.
全氟辛烷璜酸(PFO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也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文章对PFOS在环境中(水体、沉积物)、动物体内及人群中的污染情况和暴露水平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对PFOS毒作用敏感指标及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与研究,研究和改进实验手段和检验设备,加大全国各地PFOS污染状况和健康影响调查、研究PFOS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在各环境介质中(主要是空气—水—土—底泥)的迁移、积累和转化,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关于时空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探索PFOS的修复治理技术,使PFOS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