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阐明长江上游鱼类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残留分布,本研究于2013年分3次在长江上游不同江段,采集该地主要经济鱼类铜鱼(Coreius heterokon)。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铜鱼肌肉、肝和性腺3种不同组织全氟辛烷磺酸(PFOS)含量。结果表明,铜鱼组织内PFOS检出率为100%,总体均值为2.72 ng/g(0.33~10.14 ng/g)。PFOS含量水平在肝最高(5.56 ng/g),肌肉次之(1.39 ng/g),性腺最低(0.62 ng/g)。不同组织间差异极显著(K-W test,P0.01),表明鱼类肝比肌肉和性腺更易于积累PFOS。在不同采集江段,PFOS含量仅在肌肉组织差异显著(ANOVA,P0.05);在不同年龄组,PFOS含量有随鱼类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且在各组织中差异显著(ANOVA,P≤0.05),该结果表明PFOS含量可能与鱼类摄食内容及生理参数不同有关。与已有研究相比,长江上游铜鱼PFOS暴露水平低于国内外淡水、海水鱼类,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2.
有机水溶肥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和改良作物特性。针对番茄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不同,本试验以生物基磺酸盐为基础,设计苗期、花期、结果期配方肥,苗期N2O+P2O5+K2O总量为22,设置E1(12-4-6)、E2(9-4-9)两个N-P-K水平;开花期N2O+P2O5+K2O总量为50,设置M1(20-8-22)、M2(19-6-25)两个N-P-K水平;膨果期N2O+P2O5+K2O总量为58,设置L1(15-9-34)、L2(13-7-38)两个N-P-K水平,共8个处理,系统研究其对番茄植株长势、果实品质与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筛选出能有效提高番茄品质、产量及有效改良土壤养分的配方肥。结果表明,番茄生长前期N-P-K为12-4-6和9-4-9时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生长中期N-P-K为20-8-22时比19-6-25有利于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增加;生长后期N-P-K为20-8-22(M1)13-7-38(L2)有利于提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E1M2L1和E2M1L2可溶性糖含量最大为5.71%、5.70%,E1M1L1显著低于E1M2L1;E2M1L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较E2M2L2高9.1%;E1M2L2的VC含量最高,E2M1L1、E2M1L2和E2M2L1次之。E1M1L2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比E2M2L2最低产量高88.2%,E1M2L1和E2M1L2次之,667 m2产量分别达3 748.60、3 347.81 kg。E2M1L2速效养分含量、EC、pH均表现居中。从产量而言,E1M1L2能够显著增加番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但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E2M1L2即苗期总肥量为22,N∶P∶K为9∶4∶9,开花期总肥量为50,N∶P∶K为20∶8∶22,膨果期总肥量为58,N∶P∶K为13∶7∶38更有利于番茄生长,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全氟丙烷白蛋白微球注射剂经静脉注射后增强左室内膜边界识别的效果。方法:50例研究对象分别经静脉注射稀释的全氟丙烷白蛋白微球注射剂0.01 mL/kg,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评价左室显影和左室内膜边界识别的效果。结果:50例研究对象注射全氟丙烷白蛋白微球注射剂后,左室内膜边界可清晰识别节段数明显增多,两独立研究者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A研究者评价结果:左心室显影II级占2%,III级占98%;B研究者评价结果:左心室显影II级占4%,III级占96%。两组研究者分别独立评价的造影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氟丙烷白蛋白微球注射剂经静脉注射后左心显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4.
河北献县表层土壤全氟空间变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河北献县土壤改良及对地氟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全氟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献县表层土壤全氟经对数转换后符合指数模型,全氟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有明显的可迁性特点,受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用Kriging内插法对未测区域全氟进行最优估计,并形成插值图,可更直观的反映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全氟的空间变异特征。从整体上看献县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呈现东南西三部含量高而北部偏低的分布特征,其分布特征受河流走向影响较大且远离河床处氟含量呈渐增趋势。  相似文献   
55.
水环境PFOS和PFOA的污染现状及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氟辛烷磺酸类物质(PFOS)和全氟辛酸类物质(PFOA)是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近年来关于PFOS和PFOA两类全氟有机化合物中典型代表物质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日趋增多.以国内外学者对PFOS和PFOA的研究资料为依据,系统阐述了PFOS和PFOA的来源及用途、在生态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转运代谢以及它们对实验生物和人类可能造成的一系列毒性效应及致毒效应机理,并尝试性提出了今后对PFOS和PFOA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6.
《江西饲料》2015,(3):45-46
<正>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全氟化合物之一,同时也是引起环境污染最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环境毒理与生态研究室许安课题组利用gpt delta转基因鼠突变检测系统,发现PFOS能诱导DNA损伤以及基因突变。上述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环境科学期刊En 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5;DOI:10.1021/acs.est.5b00530)接受发表。  相似文献   
57.
石油磺酸盐作为表面活性剂在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使用较多,但石油磺酸盐中未磺化油含量较高,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由烷基苯磺酸盐替代石油磺酸盐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室内对8种不同疏水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与区块原油进行界面性能评价,通过变化酸值和碳链的长度2项指标观察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链的长度与原油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酸值对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在确定与原油匹配的表面活性剂基础上,研究了取代基个数与界面张力的关系,通过复配后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分析了相对分子量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全氟丙烷白蛋白微球注射剂经静脉注射后增强左室内膜边界识别的效果。方法:50例研究对象分别经静脉注射稀释的全氟丙烷白蛋白微球注射荆0.01mL/kg,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评价左室显影和左室内膜边界识别的效果。结果:50例研究对象注射全氟丙烷白蛋白微球注射剂后.左室内膜边界可清晰识别节段数明显增多.两独立研究者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A研究者评价结果:左心室显影Ⅱ级占2%.Ⅲ级占98%;B研究者评价结果:左心室显影Ⅱ级占4%,Ⅲ级占96%。两组研究者分别独立评价的造影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氟丙烷白蛋白徼球注射剂经静脉注射后左心显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9.
木质素磺酸盐的接枝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磺酸盐SFP在钻井液中可起降粘、起泡及絮凝3种作用。主要对木质素磺酸钙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及改性后的产物作为钻井液处理剂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木质素磺酸盐进行接枝改性,可以提高其作用效果,扩大其应用范围。改性后的木质素磺酸盐作为钻井液处理剂,有较好的降粘及降滤失作用,并具有较好的耐温抗钙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60.
高效液相定量分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40%可湿性粉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40%可湿性粉剂含量,此方法利用双胍辛胺的苯磺酸盐、乙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分析双胍辛胺含量,通过折算定量分析。这种方法用普通ODS或C18柱、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05nm进行分析,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0.0770~1.0326g/L,回收率为98.12-101.09%,标准偏差为0.17,变异系数RSD为0.43%,并且实验数据符合CIPAC《确认农药制剂分析方法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