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中和单抗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中和性单抗——FM20和FM29的混合物( 灭囊灵),对人工感染发病和自然发病鸡群进行被动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发病鸡分别注射20 μg·ml-1和40 μg·ml-1的灭囊灵,在 24 h 后,对照组全为阳性鸡,试验组全部阳性鸡均转为阴性鸡,转阴率达100%,以40 μg·ml -1作肌肉注射,被动免疫保护期达8 d以上;对野外自然发病鸡群肌注40 μg·ml- 1,治愈率达90%以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这些单抗(灭囊灵)在被动免疫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尽管我国家禽饲养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某些家禽肿瘤及病毒性疾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免疫预防在疫病控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病原的变异、家禽免疫抑制病和环境等原因造成机体免疫状态低下等原因常会造成疫苗免疫的失败。因此研究通过免疫手段进行禽病治疗、提高现有疫苗的作用以及研制治疗性疫苗产品等工作,将会在解决上述问题上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3.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猪带绦虫六钩蚴cDNA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重组抗原用血清学方法和猪体免疫试验进行鉴定,筛选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重组抗原纯化,并与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结合,制成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对工程菌的培养发酵、重组抗原的下游纯化及疫苗的配制、疫苗的中间试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工艺。应用昆明小鼠建立了猪囊虫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上述疫苗的免疫预防试验,免疫1次和2次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6.9%和98.4%。本动物的免疫预防试验显示,疫苗安全性好,免疫保护率达92.2%,且免疫组发现的囊虫多数已死亡。在流行区进行了田间和区域试验。免疫猪未有不良反应,囊虫感染率分别由20%降为1.1%和5.4%降为0.21%。用该疫苗对人工感染的囊虫病猪进行免疫治疗,发现在感染早期的治疗效果较好。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检测结果显示,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效价高;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及E-RFC和Ea-RFC细胞、ANAE^ 细胞和粗粒型ANAE^ 细胞、抑制/杀伤性T细胞亚群的数量。以上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制备的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安全、高效,且成本低廉,可规模化生产,有成为预防猪囊虫病的一种新型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为利用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奶牛乳房炎奠定基础和提供细胞模型。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在6孔板内培养2 h后,弃掉含有大量的T细胞和B细胞上清液,贴壁的基本上是单核细胞,磷酸盐缓冲液清洗5次,加入含有GM-CSF和IL-4的2 m L培养基进行3 d诱导。之后,从培养基顶部小心吸弃1.4 m L的培养基,然后再补加含有GM-CSF和IL-4的1.8 m L培养基继续诱导3 d。每天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第7天经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c、CD1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结果表明:1)第2天,一些细胞表面可以生长出刺突并伴随着伪足的生长。第3天,细胞表面的刺突和伪足越来越多。第4、5天,一些带有刺突和伪足的细胞开始聚集和融合。第6天,单核细胞基本被诱导为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含有大量清晰可见的刺突和伪足。2)经流式检测,CD14、CD11c、MHCⅡ阳性表达细胞分别占诱导细胞的6.8%、65.0%、75.9%,CD80和CD86阳性表达细胞分别占诱导细胞的2.0%和1.2%。综上所述,采用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能够获得一定纯度的奶牛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在介导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DC的特征及功能、发育及调控、MAPK信号通路调控DC的可塑性和功能,以及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提出目前DC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朊病毒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能引起一系列的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或朊病毒病的致命性神经变性型疾病.在哺乳动物中,朊病毒通过招募普通的细胞蛋白(PrPc)并诱导其转化为具有致病性的PrPsc而实现自我复制.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抗朊病毒的抗体能永久性地治愈被朊病毒感染的细胞.但是,全长的抗体和蛋白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BBB),这妨碍了将其用于TSEs的体内治疗.采用另一种方式,即通过腺联病毒(AAV)转导将有朊病毒特异性的scFv传递到大脑内,尽管这不能完全保护其不受感染,但能延迟受感染小鼠的发病时间.通过直接向细胞培养物中加入羊痒病病毒或使用慢病毒和腺联病毒双转导载体使其感染,作者研究了重组的抗PrP(D18)单链可变片段(scFv)抗朊病毒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感染细胞中重组的抗PrP scFv能够减少蛋白酶K的含量.另外,证实了与AAV相比,慢病毒能更有效的使抗PrP scFv基因转染并减少感染的神经元细胞中PrPsc的含量.最后,作者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了D18scFv-PrP复合物的结构模型.有趣的是,根据反馈的结果,在D18scFv将PrPc锚定到抗体凹槽过程中,ArgPrP151(朊蛋白的第151位氨基酸)是一个关键的氨基酸残基.以上结果表明,将靶向PrP的被动和主动的免疫方法相结合,可能是治疗干预朊病毒病的一个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7.
非感染性脑膜脑脊髓炎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特异性诊断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不能进行精确诊断的情况下,临床上常称该病为"不明原因的脑膜脑脊髓炎"(MUO)。本研究就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病例所发表数据(肉芽肿性脑膜脑脊髓炎和坏死性脑炎)与临床上收集到所简单定义的MUO病例进行了比较。小体型、中年母犬最易发生各种类型的非感染性脑膜脑脊髓炎,但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参数有部分重叠现象。将来的临床试验应前瞻性比较2种或2种以上的随机治疗效果,并包含试验前的预测。本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背景信息证实病例选择仅依靠临床表现,而不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活组织检查,包含尽可能多的病例但尽量减少病例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动物细胞因子的基因克隆及其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和对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有关IFN、IL、TNF、GM-CSF等几种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广泛应用,在免疫佐剂、免疫治疗剂、构建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导入疗法、基因工程药物等的应用上显示了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将含有山羊白细胞介素(gIL)-18基因的重组质粒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1 mmol/L IPTG诱导4 h以上进行表达,SDS-PAGE试验检测到了gIL-18与pET载体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以该重组蛋白与佐剂混合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血清,经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经过包涵体变性、层析柱纯化和复性,证实该蛋白具有诱导MDBK细胞分泌IFN-γ和刺激PBMC增殖的生物学活性。这表明重组蛋白保留了天然蛋白大部分的生物学活性。另外发现,该重组蛋白还可以保护小鼠抵御PRV强毒的攻击。这为阐明重组gIL-18的活性以及作为免疫佐剂和免疫治疗剂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herapy,CAR-T)作为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该文总结了CAR-T细胞治疗的发展历程与临床研究进展,阐述了CAR-T细胞治疗耐药机制,并提出了优化CAR-T细胞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