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07篇
  免费   1074篇
  国内免费   2380篇
林业   1687篇
农学   1369篇
基础科学   862篇
  2138篇
综合类   13813篇
农作物   936篇
水产渔业   2392篇
畜牧兽医   24426篇
园艺   1028篇
植物保护   910篇
  2024年   381篇
  2023年   1233篇
  2022年   1498篇
  2021年   1400篇
  2020年   1180篇
  2019年   1539篇
  2018年   689篇
  2017年   1103篇
  2016年   1326篇
  2015年   1526篇
  2014年   2498篇
  2013年   2483篇
  2012年   3357篇
  2011年   3303篇
  2010年   2735篇
  2009年   2936篇
  2008年   3003篇
  2007年   2433篇
  2006年   2109篇
  2005年   1896篇
  2004年   1594篇
  2003年   1434篇
  2002年   1063篇
  2001年   997篇
  2000年   758篇
  1999年   578篇
  1998年   579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41篇
  1994年   441篇
  1993年   413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382篇
  1990年   307篇
  1989年   310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对奶山羊生产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24头胎次、泌乳日龄、产奶量和体重相近的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血根碱组饲喂全混合日粮+400 mg/kg血根碱。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血根碱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之间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血根碱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血根碱组的血液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性粒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其他血细胞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4)血根碱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其他血清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血根碱可以提高奶山羊产奶量,改善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不同阶段猪用颗粒饲料物理性能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饲料厂不同阶段猪用4种颗粒饲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直径、长度、硬度、容重、含粉率和耐久性指数(Pellet Durability Index, PDI)等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参照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颗粒饲料直径在2.87~3.94 mm之间,母猪料直径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随着猪只年龄的增加,颗粒饲料的直径呈递增趋势。颗粒长度在8.62~11.94 mm之间,以大猪料最长,小猪料最短,长径比偏高。颗粒硬度在3.86~6.47 kg之间,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中小猪料显著低于大猪料和母猪料(P<0.05),只有小猪料符合有关要求。颗粒容重在576.7~614.6 g/L之间,母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直径呈相同的增减趋势。含粉率以小猪料最大,且只有小猪料与大猪料之间差异显著(P<0.05)。颗粒PDI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各阶段猪料的含粉率和PDI均符合有关要求。建议饲料厂家注重颗粒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控制,调整饲料配方和工艺参数,不断改进颗粒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姜雨萌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60-162
利用长岛近30年气候资料,采用风效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对比分析评价长岛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从风效指数来看,在年际变化中,长岛整体气候舒适度属于舒适等级;在月际变化中,4月、5月和10月人体感觉舒适,是最适合旅游的月份.(2)从综合舒适度指数来看,在年际变化中,长岛整体气候舒适度属于不舒适等级,但逐渐趋于舒适;在月际变化中,6—9月份为最舒适的月份,最适合旅游.不同指数对长岛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不同,因此建立适合本地的气候舒适度模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菌0、2、4、6、8、10和12 d时测量病斑长度。在接菌0、4和6 d时,收集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水稻叶片,提取蛋白质,利用WB技术检测OsPR1A的表达特征。【结果】构建了OsPR1a-OX转化载体,并转入到受体4021中,筛选并鉴定到2个OsPR1A超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704和#709)。调查了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在成熟期的表型及农艺性状,与对照4021相比,#704和#709的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数减少、结实率降低,但籽粒稍大,可能与结实率低有关。在31℃条件下,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病斑长度与对照4021相比明显缩短,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菌0、4和6 d的材料中,超表达转基因植株#704和#709中OsPR1A始终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从而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超表达OsPR1A影响到水稻的正常发育过程;超表达OsPR1A后增强了Xa21介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2018年,新野县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采集分析重金属土样8个,分析项目包括铬、镉、铅、砷、汞。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铬、镉、铅、砷、汞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404-0.580、0.313-0.567、0.216-0.414、0.134-0.230、0.022-0.138。内梅罗污染指数在0.33-0.47之间,污染等级均为Ⅰ级,全部为清洁(安全)。  相似文献   
6.
7.
胶体金免疫层析将胶体金的颜色特性与免疫层析相结合,达到检测的目的。色谱中使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用相应配体捕获标记物与待测物质的配合物,进行浓显色,快速检测纤维膜上的色带。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操作简便快捷,无需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无需专用设备,检测结果清晰直观,试剂稳定,便于保存,特别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广泛应用于动物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利用祁连圆柏整株生物量与生长指标数据,为估算祁连圆柏林的生物量估算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共获取了63株祁连圆柏天然林样木生物量与生长指标实测数据。用其中50株样木数据进行回归模拟,用其余的13株样木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检验,构建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单木水平下,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6,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0、0.85和0.05;枝条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897,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69、0.80和-0.66;叶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61,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4、0.86和0.15;根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3,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12、0.997 和-0.01。在调查数据范围内构建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祁连圆柏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关系,形式简单、使用方便;与实测值相比,树干与叶生物量模拟值偏小,枝和根偏大。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市沿黄河南岸6个区(县)1997、2009、201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Frag-stats和ArcGIS软件,运用景观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空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揭示了郑州市沿黄河6个区(县)景观格局变化对黄河生态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7~2019年郑州市的快速发展使沿黄河大面积区域从郊区变为城镇,耕地面积占比由49.2%下降至21.4%,建设用地占比由5.36%上升至28.52%,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状态,相互之间转换频繁;(2)1997~2009年,研究区处于无序蔓延的城市扩张状态,2009~2019年研究区内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建设;(3)研究区总体上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空间分布不集中,连通性较差;(4)黄河南岸大堤外5000 m范围内生态空间被不断侵占,生境质量和连通性差.受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近22年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变化显著,生态空间不断被城市发展用地挤占,必将削弱黄河生态屏障功能,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病原微生物荚膜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支原体、部分真菌等菌体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同时,荚膜多糖有助于菌体抵抗干燥和低温等不利环境,并通过在菌体表面形成物理屏障阻碍宿主补体的杀伤与吞噬作用。在长期多种应激-压力环境下,病原菌已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并促进宿主感染;在非病原微生物中,荚膜多糖可正向调节宿主免疫作用,并拮抗机体免疫因子,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本文将结合本团队的相关研究工作,对荚膜多糖的结构、合成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免疫逃避机制和致病机制,特别是荚膜多糖正向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及其应用潜力等方面作一综述,为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