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试系统制备了杨木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分别在水相 /有机溶剂相 /气相等条件下 ,使用乙酐处理杨木化机浆 (原浆及硼氢化钠还原后纸浆 ) ,分别抄造成 60g/m2 纸片 ,测定了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后试样白度。运用返色值 (PCno .)和白度稳定效果 (BSE)等指标评价处理后浆料的光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溶剂相和气相乙酰化后的纸浆 ,光学稳定性的提高程度取决于乙酐用量和反应时间即乙酰化程度。通过乙酰化 ,可以获取光学完全稳定的杨木化机浆。紫外漫射反射光谱表明 ,杨木APMP机械浆光诱导返色的主要原因是纸浆木质素中羰基和酚羟基团吸收紫外光后变化形成发色结构所致。还原配合纸浆乙酰化处理 ,可能成为防止高得率纸浆返色的工业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羧基钴卟啉敏化二氧化钛的新型纳米材料(TiO2/CoTCPP)与氢醌(HQ)作用,研究在光诱导下电子转移情况,进而提出了TiO2/CoTCPP纳米材料在光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硼氢化钠、亚硫酸氢钠及其混合物处理杨木APMP漂白机械浆,优化了处理条件,研究了不同化学药品对纸浆还原处理后改善白度稳定性效果。结果表明硼氢化钠处理杨木漂白化机浆不但能够显著改善其白度稳定性而且对纸浆具有漂白作用。加入亚硫酸氢钠混合处理纸浆可大幅度减少硼氢化钠用量,并能取得类似的改善纸浆白度稳定性效果。杨木碱性氧化氢漂白机械浆光诱导返色有其固有特点,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纸浆木质素中的羰基和酚羟基结构基团是引起纸浆光诱导返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APMP纸浆的返黄 ,该文主要研究了使用紫外光吸收剂、自由基清除剂等助剂处理黑杨APMP纸浆后 ,对其干 湿热和光返黄的抑制作用效果 .抗坏血酸可促进纸浆干 湿热返黄 ,在较大用量下 ,抗坏血酸及次亚磷酸钠对纸浆具有一定的光稳定作用 ;聚乙二醇对纸浆的光稳定效果较差 .对比研究几种紫外光吸收剂抑制纸浆光诱导返黄作用效果 ,ZW 1和ZW 2优于其它紫外光吸收剂 ,ZW 1在较低用量时对纸浆就有着较好的光稳定效果 ;较大用量下 ,ZW 2处理的纸浆抗长时间光老化能力略优于ZW 1.综合比较 ,所用助剂单独处理抑制黑杨APMP纸浆光诱导返黄能力大小排序为 :ZW 1>ZW 2 >抗坏血酸 >次亚磷酸钠 >ZW 3 >ZW 4>聚乙二醇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温度(x1)、光周期(x2)、处理时间(x3)三因素的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大青叶”芥菜(GN)和“早秋”甘蓝(ZQ)抽薹的温光诱导体系进行筛选,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并对诱导抽薹条件进一步验证和优化,表明:在16h长日照、4℃/7℃变温下分别处理芥菜45d,处理甘蓝65d,然后转入再培养体系,均可在6d内快速启动芥菜和甘蓝100%抽薹.在启动抽薹期,芥菜和甘蓝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呈先减后增趋势.  相似文献   
18.
优选助剂组合ZW-1/抗坏血酸/次亚磷酸钠处理黑杨APMP纸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光稳定效果.用紫外光辐照、干/湿热老化处理,作者对组合中各助剂优化用量以及助剂组合处理改善黑杨APMP纸浆光稳定性能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中各助剂优化用量分别为0.25%,0.5%,1.0%;助剂组合处理能够有效改善黑杨APMP纸浆光稳定性能,是因为减少了模拟光老化过程中芳核羧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水稻rbc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结构功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PCR法克隆了水稻日本晴来源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小亚基基因(rbcS)5’上游调控区,命名为Posrbcs。将Posrbcs与gus基因融合,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中。对转基因水稻植株中GUS活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osrbcs启动子可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叶片、叶鞘、茎杆及颖壳中特异性表达,在胚乳中不表达。然后构建不同长度片断的Posrbcs的5’端缺失体,分别与gus构建融合基因,转入水稻中。对转基因植株GUS活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Posrbcs片段愈短,GUS活性愈低;进一步的光诱导试验结果显示,光能明显提高gus基因表达活性,并且随着Posrbcs片段缩短,Posrbcs中的I box、GT1结合位点、GATA box、T box 等光诱导相关元件的缺失会造成在不同时间段的光诱导活性降低以及光诱导表达时间后移。凝胶阻滞试验证实Posrbcs序列中的这些光诱导相关元件有相应的核蛋白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