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43篇
  121篇
综合类   1126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735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15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PD和改良Fries3号培养基培养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agregaria)所得的代谢产物处理不同抗病性的杨树枝条,结果发现二者均能使叶子出现黑斑和萎蔫,并使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含量增加,且前者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二者对感病品种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的影响大于抗病品种毛白杨(P.tomentosa)。这表明,溃疡病菌的代谢产物对寄主有毒害作用,并有可能用于抗病品种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102.
哈茨木霉T2-16发酵产物对豇豆种子胚根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改良后的GPF发酵培养基培养的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通过观察处理后种子幼根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的组织切片,初步探明了T2-16发酵产物提高豇豆种子发芽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3.
在不同压力条件下,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氨氮的去除效果及总磷、正磷酸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处理后的固体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压力增大,反应后出水水质较好,COD去除效果提高,COD去除率最高为95.80%;随反应压力增大,总氮去除效果提高,总氮去除率最高为85.27%;总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氨氮去除率最高为50.81%。反应压力在27 MPa时,液相中正磷酸盐的转化率达到97.23%。反应后污泥中的磷元素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污泥残渣中。处理后残渣主要还包含O、Si、Al、Fe,P,S和Ca。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剩余污泥具有较好的无害化和减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4.
以湖北恩施白肋烟C3F为试材,研究施加葡萄糖、果糖、木糖、核糖、转化糖(蔗糖)和果葡糖浆6种糖液及木糖施加量对白肋烟烘焙后致香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过程中,施加糖液能显著促进白肋烟致香产物的生成,果糖及果葡糖浆对提高吡嗪类、呋喃类致香产物含量的效果较佳,尤其是对吡嗪类产物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施加木糖和核糖对增加吡咯类、吡啶类和碳环类致香产物的效果好;木糖施加量为4%时,吡嗪类产物生成量达到最大;木糖施加量6%~8%时,其他类致香产物生成量达到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1.39%,反映的指标主要有5–甲基–2糠醛、糠醛、2–乙酰呋喃、1–糠基吡咯、3–羟基吡啶等;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5.51%,反映的指标主要有糠醛、5–甲基–2糠醛、2–吡咯甲醛、2–乙酰呋喃、丙酮醇等。  相似文献   
105.
黎晶晶  王旻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17-3719
[目的]初步研究1株链霉菌中的活性物质SMN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对链霉菌中的活性物质SMN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研究SMN的抑菌谱和抗肿瘤活性以及Ca2+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来吸附链霉菌发酵物中的活性物质,吸附量大,解吸附容易,操作简单方便。通过HPLC比较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活性物质的峰面积,国产的大孔吸附树脂AB-8和D312均高于进口树脂Diaion HP20。SMN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耐药菌株有抑制活性,且抗菌活性具有Ca2+依赖性,对6种肿瘤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SMN的抗癌活性与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活性物质SMN在抗菌和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三尖杉内生真菌S19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三尖杉内生真菌S19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与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菌株,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测试菌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菌株 S19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呋喃-3-羧酸(1)、麦角甾醇(2)、β-谷甾醇(3)、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4)、胶霉毒素(5)和丁二酸(6)。黄曲霉(S19)可以大量产生5-羟甲基呋喃-3-羧酸(1)。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较好,其 MIC 值为15.6μg/mL;化合物5对测试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纯化出18株内生真菌,采用拮抗试验测定了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疣孢漆斑菌DBR-11对多数供试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了DBR-11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发现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高,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有效中浓度(EC50)为0.007 2~0.446 5 g/L,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0.007 2 g/L;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量浓度为2 g/L时,72 h对15种供试动物病原菌中的7种能完全抑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62 5~0.25 g/L,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的抑制活性最高,MIC值为0.062 5 g/L。DBR-11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以放线菌WS-22011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摇瓶发酵和发酵罐发酵两种不同发酵方式下WS-22011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及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趋势,确定WS-22011最佳发酵方式及兼顾代谢产物多样性、产量的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对于WS-22011菌株来说,在发酵罐发酵和摇瓶发酵两种发酵方式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多样性基本一致,两种发酵方式均可以保证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产量,但次生代谢产物最大总产量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异,从节约时间及成本考虑,可首选发酵罐发酵;而如果需得到所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则首选摇瓶发酵,且发酵时间需适当延长。通过制备分离得到了4个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LC-MS分析结果表明为碰撞霉素。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新型分离技术-原位分离在L-乳酸发酵中的应用,主要为吸附发酵、萃取发酵、膜法发酵和电渗析发酵,分析了各种方法快速移走代谢产物的原理,探讨了各自所存在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0.
王玉芬 《现代园艺》2019,(11):23-24
植物内生菌分布广、种类多,目前已研究过的所有陆生及水生植物中几乎都存在内生菌,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综述了植物内生菌的代谢产物研究;内生菌糖类、甘露醇的研究,抗氧化能力、多酚含量、抑菌性的研究,同时,对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