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1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388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31篇
  54篇
综合类   2202篇
农作物   15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25篇
园艺   525篇
植物保护   84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由于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CO2浓度升高,这不但加速全球变暖,还将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存和分布,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为探明CO2浓度升高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口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内化学物质的影响,明确CO2浓度升高和蚜虫密度在紫花苜蓿生理生化中的作用,试验在CO2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80 μL·L-1(对照)、550 μL·L-1和750 μL·L-1 3个CO2浓度培育苜蓿幼苗并接入10日龄成蚜10头·株-1、20头·株-1、30头·株-1,并以0头·株-1作为空白对照,1周后测定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CO2浓度升高,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紫花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上升,在750 μL·L-1 CO2浓度下分别比CK上升11.62倍、0.49倍和0.24倍;黄酮、总酚和简单酚含量也显著上升。随蚜虫危害程度加重,同一CO2浓度下紫花苜蓿淀粉、简单酚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高CO2浓度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比0头·株-1时可溶性糖、总酚以及单宁含量上升1.66倍、1.49 mg·g-1和1.09 mg·g-1,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更易于适应CO2浓度升高的变化,从而在受到刺吸胁迫后增强自身诱导抗虫性以抵御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72.
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用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转化吉林省主推品种吉林20号、吉林30号、吉林45号品种大豆。通过接蚜鉴定和PCR鉴定,从所获得的种子苗中筛选出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后代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1)PCR分析,转基因植株97TGR1和97TGR2的T2代表现阳性,第5代表现阳性纯合;97TGR1、97TGR2和98FD1~98FD20的T3代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证明,GNA基因在蛋白质水平有表达,最高表达量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7%;97TGR1、98TGR2和99JI45 TGR2的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NA基因已插入大豆基因组;(2)遗传学分析,97TRG1的T2代呈孟德尔3:1分离,97TGR2的T3代出现种皮颜色不规则分离。经过抗蚜性鉴定和连续的筛选,获得抗性纯系;(3)抗蚜性鉴定,转基因株的T1、T2世代转基因植株可抑制蚜虫繁殖量50%~90%;(4)品系鉴定,转基因大豆的抗蚜性达到农学标准抗(R)和高抗(HR)水平;大面积环境释放试验自然感蚜鉴定,转基因系蚜虫发生的高峰比对照延迟,高峰期过后群体蚜量的下降速度也比对照快。本研究认为,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可以利用于大豆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中,GNA基因在改良大豆的抗蚜性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73.
采用冷浸法按溶剂与植物干粉6:1体积比对大蒜、葱、韭菜和辣椒4种植物样品浸泡提取.在提取物浓度为l g/mL下,测定了各提取物对玉米蚜的忌避效果.结果表明:辣椒、大蒜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蚜均表现出较好的忌避作用.辣椒乙醚提取物对玉米蚜的忌避效果最佳,忌避率平均为0.64;其次忌避效果较好的为大蒜丙酮提取物,忌避率平均为0.62.忌避效果较低的为葱乙醚提取物,忌避率仅为0.25.  相似文献   
74.
苹果绵蚜属半翅目瘿绵蚜科(作者注:昆虫分类体系有变动,原半翅目和同翅目昆虫现划归半翅目),是危害苹果属部分植物的重要害虫。笔者以生产无公害果品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观察和防治试验示范实践,并结合苹果树的年生长规律、苹果园的管理特点等,总结出一整套苹果绵蚜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5.
苹果绵蚜又称血蚜、赤蚜,属同翅目绵蚜科,是国家二类检疫对象;原产北美洲,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辽宁、四川等省份,其寄主主要有榆科、蔷薇科植物,是目前果树主要虫害之一。2007年7月,在兴隆县半壁山镇田杖子村郝家果园内发生小面积苹果绵蚜,经进一步观察,2008年6-7月,发现虫枝率达25%,群居危害,  相似文献   
76.
苹果绵蚜防治的关键时期及用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属于国家一级检疫性害虫,对苹果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该虫属同翅目绵蚜科,又名血色蚜虫、赤蚜、棉花虫;主要危害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李属、桑属、榆属等植物,其生活史为不完全型,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在苹果幼嫩组织和枝干吸食汁液,被害枝组织受刺激可形成肿瘤,影响养分输送,削弱树势,严重时导致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77.
长时间低温和连阴天气,大棚内茄子容易出现畸形和僵果、落花落果现象严重。1.畸形原因双身茄是由于肥料过多引起的,开花期遇到低温或使用激素浓度过大,也易造成双身茄。裂茄一是由于茶黄螨危害,使茄子表皮增厚变粗糙,而内部组织继续生长,造成内长外不长,导致果实开裂。另一方面原因是在果实膨大过程中长时间干旱后突然浇水,  相似文献   
78.
僵猪生长缓慢,被毛粗乱,皮厚多皱,行动迟钝,精神不振,形成头尖肚大的“铁猪”。对僵猪应早治疗,消除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9.
梨二叉蚜是梨树上常发性害虫,由于长期连续高强度的化学防治,梨二叉蚜已对1些常用药剂产生了抗性,局部地区还相当严重。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梨二叉蚜的轮换药剂,作者于 1998—1999年进行了 20%丁硫克百威乳油防治梨二叉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 供试药剂为20%丁硫克百成乳油,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产。试验在江苏省盐城市海河镇北梨园进行,试验树为3—7年生的日本赤穗梨品种,树势中等。立地平坦,土质沙性,管理水平中等。试验共设5个处理:(1) 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倍液;…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揭示影响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的重要因子。【方法】通过共生菌Arsenophonus(感染和未感染)与水稻品种(TN1、IR56和Mudgo)以及Arsenophonus与温度(21℃、23℃、25℃、27℃、29℃和31℃)两个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观察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时间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结果】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水稻品种上褐飞虱发病率均以含Arsenophonus的试虫较低,而不同温度下的褐飞虱发病率则仅喷菌处理后第3 d和5 d时在25℃、27℃和29℃时含Arsenophonus的试虫发病率显著较低,其他温度下无显著差异。双因素方差结果表明,Arsenophonus与水稻品种双因素试验中均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著较低,而Arsenophonus与温度双因素试验中仅在喷菌处理后第3 d、5 d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著较低。温度显著影响褐飞虱的发病率,23℃~29℃条件下褐飞虱的发病率较高,LT50较短,为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适温范围。其中,27℃时发病率最高,LT50最短,最为适宜;31℃和21℃条件下褐飞虱发病率较低,LT50较长,不利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侵染。温度还影响含Arsenophonus与不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的相对大小。其中,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在27℃、29℃时相对较长,在其他温度下则相同甚至较短。【结论】共生菌Arsenophonus显著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致病力,且该作用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亦显著影响褐飞虱的黄绿绿僵菌发病率,而水稻品种以及Arsenophonus和水稻品种间、Arsenophonus和环境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