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7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387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31篇
  53篇
综合类   2197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23篇
园艺   523篇
植物保护   8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71.
1.梨二叉蚜(梨蚜) 1.1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毫米,绿色,复眼红色,腹管灰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形稍小,前翅中脉分为2叉.卵黑色,椭圆形.若虫与无翅雌蚜相似.  相似文献   
172.
龟纹瓢虫对麦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成虫对麦蚜的捕食效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0.7059N/(1 0.013 3N),成虫对麦蚜的寻找效应是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得:Na=75.19exp(-47.53/Nt),在1 d内,1头龟纹瓢虫对麦蚜达到最大捕食量为75.19头,最佳寻找密度为47.53头,在利用龟纹瓢虫成虫防治麦蚜时,益害比可以以1∶50作为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3.
我们都知道,能消灭害虫的昆虫统称天敌昆虫,天敌昆虫主要包括寄生性和捕食性两类.其主要种类为赤眼蜂、丽蚜小蜂、草蛉、瓢虫、中华螳螂、小花蝽、捕食螨等;可控制害虫的蜘蛛和捕食螨等节肢动物也属于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74.
试验测定了8种常用杀虫剂对双斑恩蚜小蜂成虫、蛹及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双斑恩蚜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同,其中,除灭蝇胺外(死亡率为3.2%),双斑恩蚜小蜂成虫对各类杀虫剂均比较敏感,死亡率较高;蛹期相对安全,除哒螨灵造成蛹91.7%死亡外,其它药剂处理后,蛹的羽化率均在25%以上。另外,药剂处理后,对天敌后期寄生率及种群增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5.
南方小花蝽的发育与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27℃条件下,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计算了生命表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时的未成熟期平均为21.02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7.55d,其平均产卵量为35.55粒,日产卵量为6.29粒,平均产卵期5.6d。南方小花蝽的种群趋势指数为7.17,净生殖率为6.57;内禀增长能力为0.074 9,周限增长率为1.077 4,种群加倍时间为9.257 6d。  相似文献   
176.
欧李桃瘤蚜种群消长动态及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桃瘤蚜种群消长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吉林市船营区,欧李桃瘤蚜的出现始见于5月10日,6月29日达到全年的最高峰,7月9日桃瘤蚜数量有所下降,8月8日出现第2个峰值,9月初,桃瘤蚜不再危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3种化学药剂中,以10%吡虫啉2 000倍液退虫速度快、退虫率高,退虫率为93.8%;48%乐斯本乳油2 500倍液次之,退虫为83.1%;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退虫率为82.1%。;石硫合剂作为一种植物保护剂,虽然退桃瘤蚜效果较差,但能有效地抑制桃瘤蚜的发生,从而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7.
为筛选具有应用价值的高毒力虫生真菌菌株,利用大蜡螟诱集土样中虫生真菌。结果表明:采自中国东北不同生态类型的36份土样中,每份土样3~4龄诱虫30头,14d共有454头感菌,其中克东腾家围子地区土样感菌率最高达80%。虫尸上分离纯化出301份菌株,其中多数为白僵菌,很少数为绿僵菌及其它菌株。其中的41份菌株进行了桃蚜和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测定,每菌株浓度为1.0×107孢子·mL-1,菌株JSJ-10、QG1-1、MBD-2、BEE-15、HYD-11、MLX-1和FN-9对桃蚜具高毒力,喷雾7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96.6%、96.1%、93.2%、92.8%、87.6%和82.8%;而绿僵菌菌株WMS-12、MBD-1对小菜蛾具高毒力,浸后5d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3%和69.3%。  相似文献   
178.
[目的]寻找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致病性昆虫病原真菌,以丰富广东省本地的昆虫病原真菌资源库,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研究材料.[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玉米地的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病原真菌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通过3种不同培养基(PDA、SMAY和添加草地贪夜蛾蛹壳PDA培养基)测定病原真菌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并采用浸虫法研究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获得病原真菌,编号GZSF-1,经鉴定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培养基类型对菌株GZSF-1菌丝生长和产孢存在显著影响(P<0.05),菌株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为0.76~2.10 mm/d,产孢量为0.33×106~21.67×106孢子/mL,其中在添加蛹壳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可获得最大产孢量.菌株GZSF-1接种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后,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1×109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3.030 d,接菌7 d后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00%.应用Probit模型,得到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y=-4.426+0.737x,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第7 d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2×106孢子/mL.[结论]从田间感菌草地贪夜蛾上分离获得的病原真菌菌株GZSF-1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9.
一、蚜虫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分布广泛,寄主作物多,为油菜上常发性害虫,不仅刺吸养分,而且可传播多种病毒病。1.发生规律三种蚜虫常在油菜上混合发生,世代重叠严重,无转寄主习性,有群集性和较强趋嫩、趋黄性,大多聚集在主枝顶部和分枝嫩  相似文献   
180.
野生棉种多茸毛是一种形态抗蚜性状,其抗虫机理在于阻碍害虫特别是刺吸式害虫的取食,对幼虫的移动产生机械障碍作用,对棉蚜、棉叶螨、棉叶蝉、红铃虫等棉花害虫具有抗性。通过远缘杂交方式将野生棉种的多茸毛性状转育到栽培种陆地棉上,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基因导入形态抗蚜棉,获得转Bt基因形态抗虫棉纯合系;对纯合系2种害虫的抗性检测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高抗棉铃虫特性导入到形态抗蚜棉,但转化株系仍然保留了受体材料的抗蚜性状。表明通过远缘杂交与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多茸毛抗蚜性状与转基因抗棉铃虫性状的融合,并可有效解决棉花生产上的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