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26篇
畜牧兽医   7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6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01.
设置4个试验组(A、B、C、D)和1个对照组(E),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巴马拟缨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样本鱼催产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试验周期365 d。结果表明,催产前,C组的雌二醇(E2)含量最高,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的雌三醇(E3)和睾酮(T)含量最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孕酮(P)含量最高,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雌酮(E1)含量最高,较A组和D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催产后,A组E2含量上升,B、C、D组下降,且C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A、B组E3含量均上升,其中B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C、D组下降,催产前后差异不显著;A、B组P含量下降,而C、D组上升,催产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A、B组E1含量下降,A组催产前后差...  相似文献   
802.
以人工培育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亲本为基础,首次通过人工催产突破了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并系统观察了其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淡水石首鱼野生苗种经过3年的人工培育,雌、雄亲鱼达到性成熟;结合产前加温与营养强化培育,采用LHRH-A2一次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获得一批受精卵.在...  相似文献   
803.
澳洲银鲈 ( Bidyanus bidyanus)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 ( Murray- Darling)河流域 ,属广温性鱼类。该鱼体色银白 ,肌间刺少 ,肉质鲜美 ,头小 ,可食部分所占比例大 ,食性杂 ,不互相残食 ,生长快 ,适宜在淡水池塘、水库养殖。近年来 ,闽南地区从台湾省引进该鱼 ,获得较好养殖效益。但由于苗种来自台湾 ,价格较高 ,难以推广养殖。自 1999年以来 ,笔者进行了银鲈人工繁殖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   1.亲鱼试验用亲鱼是用 1998年 5月从台湾引进的 3cm左右银鲈鱼种在本地池塘饲养选留而得。选择体重 1.1~ 1.2 kg、…  相似文献   
804.
为探明从江稻田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的早期发育阶段特征和规律,本试验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孵化温度20℃、22℃、24℃、26℃,连续显微观察记录分析其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特点。结果显示:从江稻田鲤受精卵为淡黄色、卵圆形、强黏性,卵径为1.32±0.10 mm,吸水后卵径为1.60±0.02 mm。在水温20.0±0.5℃,胚胎发育历时75.98 h,总积温为1527.20 h·℃,共记录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以及出膜6个阶段,共27个时期。建议从江稻田鲤的胚胎发育温度不超过26℃,最适发育温度应控制在22~24℃。本研究报道了从江稻田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胚胎发育特征,为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05.
辽河地区鲇鱼(Silurus asotus)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河水系产的野生鲇鱼(Silurus asotus)作繁殖亲本,采用LHRH-A2(促排2号)加DOM(马来酸地欧酮)药物组合(剂量为6-7ug 5mg/kg),一次注射,共催产2926组,排卵效应时间为8-21h,获得受精卵337万粒,孵出鱼苗207万尾,平均催产率为70%,本试验为我国北方地区开展鲇鱼人工殖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解决存在问题的廉洁。  相似文献   
806.
利用鄱阳湖黄颡鱼母本91kg,瓦氏黄颡鱼父本3尾开展杂交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实验,获得受精卵360万粒,产卵黄苗200万尾,受精率达60.6%,孵化率达94.6%。  相似文献   
807.
为了高效诱导贝类产卵排精,以性腺发育成熟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性腺内注射化学药物5-羟色胺(5-HT)和升高海水温度8~9℃(热刺激)及其联合处理诱导蛤仔产卵排精,比较了上述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蛤仔亲贝产卵排精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浓度为2 mmol·L-1的5-HT注射蛤仔性腺,20 min内的雌性亲贝产卵率为52.4%,雄性亲贝排精率为50.0%,诱导效应时间超过60 min;热刺激组,在30~40 min和20~30 min分别有1枚雌性产卵和1枚雄性排精;利用5-HT注射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20 min内蛤仔亲贝产卵率可达到80.9%,排精率可达到91.3%。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内,5-HT注射和热刺激联合处理对蛤仔亲贝排精产卵的诱导率最高,达85.19%;5-HT注射的亲贝诱导率为75.0%;而单独采用热刺激的亲贝诱导率不足5.0%。研究证实,5-HT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对蛤仔排精产卵的诱导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蛤仔及其他贝类产卵诱导及遗传改良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08.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809.
为进一步优化南方马口鱼人工繁育技术,以雌鱼重30±3 g、雄鱼重50±3 g规格的南方马口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催产激素组合对亲鱼催产及孵化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产后护理对降低人工繁殖操作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南方马口鱼的最佳催产激素配伍为5μg/kg LRH-A2+1 000 IU/kg HCG,催产率达到100%,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3.47%和91.17%;与2020年采用DOM+LRH-A2催产药物组合进行人工繁育的记录相比,2021年采用最佳催产激素配伍的雌鱼生产效率提升了53.2%,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提升了10、7.0和4.3个百分点;与传统的产后护理相比,优化的产后护理有效降低了亲鱼的损耗,存活率提高了15.4个百分点,说明科学有效的产后护理措施将有助于促进亲鱼快速恢复体质,降低繁殖生产带来的应激损失。  相似文献   
810.
对青蛤人工育苗中催产、幼虫培育及稚贝的附着与培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工催产率达95%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7-89%,附着率达64%左右,在105.61m^3水体的室 内育苗池内,培育出壳长223-428μm稚贝169889.42万粒,单位水体育苗量168.87万粒/m^3。经土池培养出壳长3-6mm稚贝3878.45万粒,成活率达2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