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94篇
  免费   990篇
  国内免费   1262篇
林业   1143篇
农学   1287篇
基础科学   206篇
  1036篇
综合类   12603篇
农作物   1017篇
水产渔业   870篇
畜牧兽医   5976篇
园艺   2826篇
植物保护   2982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918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000篇
  2020年   892篇
  2019年   1077篇
  2018年   599篇
  2017年   848篇
  2016年   1015篇
  2015年   1118篇
  2014年   1461篇
  2013年   1249篇
  2012年   1747篇
  2011年   1760篇
  2010年   1512篇
  2009年   1483篇
  2008年   1467篇
  2007年   1248篇
  2006年   1124篇
  2005年   1071篇
  2004年   880篇
  2003年   770篇
  2002年   669篇
  2001年   614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355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36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16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筛选对甘蓝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杀菌剂及组合,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25.5%啶菌噁唑EC、50%啶酰菌胺WG、50%咯菌腈WP、10%苯醚甲环唑WG和75%百菌清WP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1356、0.2137、1.1332、5.8642、6.0204μg/mL.啶菌噁唑+咯菌腈(1∶3)、啶菌噁唑+苯醚甲环唑(1∶1)、啶酰菌胺+咯菌腈(1∶3)和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1)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增效作用显著.田间试验表明,上述4个复配药剂对甘蓝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86%以上,其中25.5%啶菌噁唑EC+50%咯菌腈WP的防效最高为95.32%.4个复配药剂可用于灰霉病的防治,实现农药的减量施用.  相似文献   
992.
红树林根际解磷菌分离、培养及解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从红树林根际分离出不同种类的解磷细菌,经过筛选获得一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ZB0211,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对这株解磷菌进行最适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10g·kg-1的蔗糖最佳,氮源以1g·kg-1NH4Cl最好,10g·kg-1NaCl浓度为最适生长浓度,最适初始pH值为7 5。同时进行的解磷能力实验也表明pH值、菌数与解磷能力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获得具有高效分解纤维素功能的一组混合菌株,经分离纯化得3个菌株D1、D2和D3,利用16S rDNA测序鉴定,这些菌株分别是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比较各单个菌株及其相互混合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以及它们对滤纸和香蕉杆的分解效果,发现各单一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但混合菌群效果最好,其CMC酶相对活性为0.93cm/d,说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纤维素类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994.
以日本无刺楤木(Aralia elatavar.inerm is)休眠枝条离体茎段促生芽为试验材料,对芽体内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不同茎段长度的产芽试验、不同茎段直径的产芽试验、不同茎段年龄的产芽试验,相同茎段不同营养条件下的产芽试验和同一茎段不同芽位的产芽试验。结果表明:(1)离体茎段长度为20 cm时,促生芽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与其他长度处理差异极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2)不同培养条件下,芽体内的3种营养成分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直径处理组中,芽体内3种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直径为5.8 mm时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纱C含量最高,直径为8.8 mm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4)2年生茎段促生芽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1年生茎段。(5)同一茎段不同芽位的促生芽,以下位芽3种营养成分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木麻黄能形成内生和外生菌根菌和菌根菌能促进共生植物生长 ,提高植物抗性的特性 ,在木麻黄无性系水培苗上接种14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菌株 ,观察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4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都极显著地促进了木麻黄无性系小苗苗高的生长 ,最大的比对照苗高增加了68.5% ,最小的也比对照增加了14.7 % ,各菌株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ECTM(Pt)>4602>AM(混)>E439>0207>0201>0005>0204>E4726>9004>9480>9705>AM91>AM3004>CK。  相似文献   
996.
葡萄座腔菌属及其相关真菌的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真菌葡萄座腔菌属无论是在病理学研究还是系统学研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经收录了约20个种。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葡萄座腔菌属的系统学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国际上两个重要研究结果: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无性型是Fusicoccum aesculi,而不是Dothiorella gregaria;B.dothidea和B.ribis是截然不同的分类学种。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差距,讨论了今后我国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蜡蚧轮枝孢菌(Verticilliumlecanii)及2种菌混合物配制成0 5×109~5 0×109孢子/mL,在室内和野外对松墨天牛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孢菌对松墨天牛幼虫均有较强的致病性,2种菌混合使用致病作用倍增。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寄生率为5%~32%,平均20%;蜡蚧轮枝菌的寄生率为2 9%~25%,平均14 9%;2种菌混合物寄生率为12%~76%,平均47 9%。野外试验表明,球孢白僵菌防治效果为50 43%,蜡蚧轮枝孢菌防治效果为38 66%,2菌混合物防治效果为69 69%。  相似文献   
998.
武夷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武夷山 3个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组成变化进行了定位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组成比例都有明显差异 ,即使在同一森林类型条件下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都有其优势和特殊的细菌属、真菌属以及相对密度  相似文献   
999.
国外松枯梢病的松色二孢菌9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来自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地点的国外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的9个菌株的生产,产孢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PH值为6-7,相对湿度为90%以上;9245、H21二菌株对湿度在培养其中加入1‰的硼对各菌株的生长和产孢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抑制产孢最明显,表现出硼对国外枯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PGPB对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促生菌(PGPB)对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接种效应,供试菌为6种解磷菌(即B.amy,Vib,B.atr,Xan,B.Lic,P.M.)和5种固氮菌(即Au4,Phy,24S,JA4,cd),结果表明:(1)分别接种6种解磷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的生长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与对照相比,木榄苗高增加21.57%~9.54%,生物量增加27.49%~20.32%,叶片的氮含量增加33.33%~1.35%,叶片的磷含量增加24.42%~2.04%;经差异显著性检验,B.amy和Vib 2个菌种对木榄幼苗的促生效应比其它解磷菌株更明显;(2)分别接种5种固氮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的生长均得到了促进,与对照相比,木榄幼苗的均高增加24.07%~10.22%,生物量增加32.36%~19.71%,叶片的氮含量增加23.39%~4.05%,叶片的磷含量增加32.79%~4.99%;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Au4和Phy 2个菌种对木榄幼苗的促生效果比其它固氮菌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