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张弛 《中国农资》2007,(12):50-51
百度搜索一下蒋远华,用时0.001秒,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13,500篇。而在农资业界,关于蒋远华说法原比这些文章更刺激。业界传说,如果列出2007年农资行业财富排行榜,蒋远华可名列第一;业界传说,蒋远华在宜化个人威望极高,无人能望其项背;业界传说,蒋远华在宜化的管理就是家长式的管理。不管业界有多少传说,蒋远华就是蒋远华,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82.
杨斌 《花木盆景》2005,(7):42-43
在浙江永康有个世代流传的古老传说:相传在唐建中年间的古老传说:相会在唐建中年间(公元780年).道士马自然来到永康城北延真观.指着观前的老松树念念有词:“此松已三千余年,当化为石。”瞬间风雷大作,千年老松立即化为石.倒地震作数段.长六、七尺.大逾合围,隐隐有松鳞.人手触之,石磊磊有声.有意推之,石乃牢不可动。——这一传说最早在明代《正德永康县志》中就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83.
篆刻     
黄川 《新农村》2007,(1):43-43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压岁钱。不论多少,都寄托了大人对小孩子的关爱和祝福。  相似文献   
84.
王合全 《河北渔业》2007,(12):57-58
鲤鱼是淡水鱼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产量最高的鱼类.我国是鲤鱼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展养殖的国家.  相似文献   
85.
"传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涵义有二:"一是辗转述说;二是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鲁班的传说(1)."探究紫砂文化及其紫砂茶具的传说,应是"传说"涵义中的后者.笔者尽力收集了关于紫砂陶及其紫砂壶方面的传说.研究这些传说故事,不难发现这些传说都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紫砂壶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6.
川Tai雀舌茶     
  相似文献   
87.
在塔里木盆地旅行,沿着塔克拉玛干南缘的绿洲    若羌、且末、民丰、策勒、和田、皮山、莎车、麦盖提,一站站走去,无论你走到哪一个偏僻的角落,都可以听到民间流传的有关沙埋曷劳落迦古城的有滋有味的传说。1300年前的唐玄奘听过;100多年前的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听过;今天,塔里木的子孙也会讲给每一个客人听。沙埋古城的确是一个具有超越时空的永久魅力的故事,虽然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口口相传和加工改编,因而出现了许多“版本”,但仍具有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最初记载的那种警世意味。    传说古代于阗国(今和田…  相似文献   
88.
饮茶有益健康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贤强  王立新 《茶报》2000,(4):18-21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效、最易坚持,因此也是饮用量最大的保健品。从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那么,我国饮用茶叶已有5000年的历史。所以对茶的养生与医疗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小小一片茶叶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9.
轶事二:传说中的热干面10下旬,行至武汉。同行中有一女生毕业于华中农大,由于在学校的时候对热干面情有独钟。毕业一年有余,对此物甚是怀念。由于抵达武汉已是夜晚,此时想重温热干面的  相似文献   
90.
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一直备受争议,其中一个焦点是围绕小说中的中国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反对者说她篡改传说故事、歪曲中国文化,是为了迎合白人读者的口胃。支持者却说改写神话、传说并非是对中国文化不负责任的歪曲,而是一种古为今用的写作策略,目的是帮助自己在两种文化的边缘找到自己的位置。本文赞同第二种观点,即改写并不是歪曲,也不是出卖,而是一种新的创造,目的是探讨处在两种文化边缘的华裔女性的身份困境,以及她们寻求文化认同与文化身份构建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