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分别以3H—TdR掺入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和BA—ELISA方法检测家兔免疫后及攻虫后T细胞及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的动态变化。发现免疫后家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于24d达到高峰,第31天开始迅速降低。攻虫后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强度未见升高,而特异性抗体Igh、IgM均于第21天达到高峰,攻虫后IgG、IgM分别在第6天和第9天又达到高峰。结果表明,在这种抗锥虫免疫中T细胞没有起主导作用,而特异性抗体IgG和IgM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桑给巴尔位于印度洋的西部,以35kg 宽的海峡与坦桑尼亚大陆相隔,是坦桑尼亚国的一个部分.它是由温固加岛(Unguja)和奔巴岛(Pemba)组成。锥虫病于1908年首先在温固加岛上发现,而奔巴岛至今仍然没有这种病.1945年发现该病的传播媒介为采采蝇(Glossina austeni);随后的调查表明:G.austeni 是该岛唯一锥虫病传播媒介.锥虫病是制约该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经济损失大约为2百万美元。1986年锥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牛锥虫感染率为49%,99%为刚果锥虫(T.congolense)。活跃锥虫感染(T.vivax)则较少.锥  相似文献   
103.
2003年7、8月份吸血昆虫活动盛期,在我地相邻4村散发9例黄牛以间歇高热、呼吸困难、贫血、进行性消瘦、四肢浮肿、皮肤干裂为特征的锥虫病。经病原学检查疑为泰勒锥虫。采用贝尼尔杀虫,配合加强营养、支持疗法与对症疗法,共治疗8例、治愈4例,治愈率50%。贝尼尔治愈率低的主要原因与产生抗药虫株有关。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谋求一种诊断快,对各种动物均适用,又能与“一血两检”配套的理想技术,现采用中国农科院上海寄研所新研制的“PAPS免疫微球快速诊断液”与“一血两检”配套,诊断血吸虫病耕牛600头,锥虫病畜9940头,效果满意。并将这一新技术与“间接血凝诊断液”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5.
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蛋白组分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6.
以超声波粉碎法裂解纯化的不同地理株伊氏锥虫(T.evansi)单虫克隆群体,提取可溶性蛋白组分,进行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表明经 SDS-PAGE 分析,不同株 T.evansi 的可溶性蛋白组分中都包括20~30种蛋白成分,相对分子量(Mr)范围大约为7.9~109.5D,主要蛋白成分的 Mr 约为49~66kD 之间,Wertern botting 分析揭示不同株 T.evansi 间有10~20条为特异抗体所识别的抗原组  相似文献   
107.
初步研究了伊氏锥虫9T.b.evansi)对人血清敏感性的变异。以不断递增的人血清处理在免疫抑制鼠体内连续传代的伊氏锥虫,经20代的压力选择,获得了能耐受0.5mL正常要血清的抗性变异克隆。该变异克隆在无人血清压力的正常鼠体内经10次连续传供,又恢复了对人血清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伊氏锥虫对人血清的敏感性或抗性均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考察同一克隆锥虫的不同变异体的可变糖蛋白分子 (VSG)有无交叉免疫作用 ,首先采用蛋白酶抑制剂TLCK处理 ,分离纯化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 2个早期变异体ShTat1 1、ShTat1 2的VSG ,然后采用这 2种VSG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试验鼠分为对照组 ,ShTat1 1VSG免疫组 ,ShTat1 2VSG免疫组。用弗氏佐剂按常规进行 3次免疫注射 ,每次抗原用量均为 50 μg/只。三免后第 1 2天 ,将各组小白鼠随机分为 2个小组 ,分别用ShTat1 1、ShTat1 2攻击 ,每只攻虫 1 50 0条。结果攻虫后的对照鼠及异源攻虫后的免疫鼠尾血最早出虫时间均为攻虫后第 3天 ;同源锥虫攻击后免疫鼠的尾血最早出虫时间为第 6天。对照组经攻虫 ,保护率均为 0 /8;免疫鼠经交叉攻虫 ,保护率均为 0 /8;VSG免疫鼠用同源锥虫攻击 ,保护率分别为 5/1 0和 3/1 0。表明各VSG激发的免疫只能抗同源锥虫的感染 ,对异源锥虫感染无保护力  相似文献   
109.
110.
我国现已建立的动物寄生虫病特异性诊断技术分别属于三大类,已经广泛使用的为病原诊断和免疫学诊断两类,前者一般在发现寄生虫后随即建立了,后者却是在晚些时期才建立的。至今免疫疹断技术已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荧光素标记、酶标记、同位素标记、金标记等好几类,每类中又包括许多种技术,每种技术又包含许多种不同的具体方法。而最初行之有效和广泛使用的免疫诊断技术却是诊断马伊氏锥虫病的补体结合试验,该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由军马卫生科学研究所郑策平、刘俊华、霍时德、雷振声等建立的,后来又建立了牛、骆驼等其他家畜伊氏锥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