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527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555篇
  356篇
综合类   2961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653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刘芯榕  周德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22-10024
以天柱县为例,估算2020年耕地生产潜力,并进行了耕地人口承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天柱县的粮食增产潜力在理论上较大,在未来10年内,耕地资源数量将延续持续减少伴随着未来人口增加是不可逆转的,这两者的矛盾尖锐,未来耕地承载力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  相似文献   
172.
通过对新野县2001—2018年的小麦条锈病普查资料、气象观测数据和品种抗病性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筛选出影响本县条锈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即初始病田率、初始病叶数、小麦品种抗性及流行期积温、雨日、雨量、风速、空气湿度等。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最终病田率、病叶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回测验证,该回归方程对中等以上发生程度年份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对病田率大于10%的年份预测准确率78.7%,对病叶率大于5%的年份预测准确率91.6%。  相似文献   
173.
当前阶段,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新建小区快速涌现,用电客户突增,给电费及时、全额回收带来了挑战。新建小区的外地人口多、租房客户多、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导致了电费回收的困难。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供电企业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电费回收,如上门收费、营业厅收费、银行代扣、POS机自助缴费、卡表购电等方式。  相似文献   
174.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44-147
研究旨在明确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三江平原)的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水稻潜叶蝇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试验从2006年开始连续10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对水稻潜叶蝇的发生情况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潜叶蝇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第一代的虫口基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6月末水稻潜叶蝇百株虫口数、气象因子及第一代虫口基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第一代虫口基数及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影响水稻潜叶蝇的主要直接因子,而5月上旬的平均温度和5月下旬的平均温度是通过影响第一代虫口基数而间接影响了6月末的百株虫口数。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短期预测模型Y=-150.012-1.432X_1+7.79X_4+0.17X_6+5.96X_7-0.121X_9-0.14X_(12)-0.09X_(15)+1.43X_(19)回归拟合效果好。可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7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过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机的干燥特点,建立了一种粮食干燥机干燥过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了3层神经网络结构(8-10-1),模型输入为粮食干燥机的8个变量,模型输出为出口粮食水分比或干燥速率。通过编写Matlab建模程序,基于实际干燥实验的样本数据训练与测试网络,实现了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数学表达式,模型预测的出口水分比与干燥速率的R2分别为0.998 9和0.998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和0.004 1,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较好;另外,结合实验干燥条件对模型干燥性能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依据同样方法建立了顺逆流粮食干燥过程的出口粮食水分比预测模型,对比了2种干燥方式的干燥性能。仿真预测表明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简单,具有自适应性、灵活性和自学习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粮食干燥的经验数学模型,能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为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76.
以进口辐射松(Pinus radiata)木材为研究对象,探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辐射松木材抗压和抗弯性能的可行性,比较不同切面采谱、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不同谱区波段的建模效果。结果表明,用弦切面的光谱建立的校正模型精度最高。原始光谱建立的校正模型精度较好,相关系数达0.85及以上,抗压强度模型在经过S-G卷积平滑处理后相关系数可提高到0.92。在全波段建立的校正模型效果最好。经外部验证,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达0.82及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辐射松木材的抗压和抗弯性能的快速评价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7.
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5个重点沿海蝗区1983-2008年东亚飞蝗夏蝗的调查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别对飞蝗发生期、发生量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组建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夏蝗出土始期和出土盛期均与上年9月和当年2月的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方程系数不同;在发生量预测中,夏蝗发生密度与4月平均气温和2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发生面积与3月和上年8月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上年9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历史资料对预测模型进行回代检验,模拟值的平均相对准确率达90.2%,可以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8.
基于人粮关系的湖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粮关系角度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对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应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指数模型研究了湖南省2000—2008年耕地资源的人粮关系状况,结果如下:(1)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湖南省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7 423.38万人,人口承载力指数为0.922,人粮关系基本平衡,但人粮关系状况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2)湖南省中北部、西部和南部3大区域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2000—2004年处于逐年下降趋势,之后则逐年上升。(3)中北部人粮关系2004年后由盈余状态转为富裕状态,西部一直处于超载和临界超载的边缘,南部则多为盈余状态。表明湖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地区差异较大,人口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今后应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实现区域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9.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台阶式上升特征,且伴随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口增幅小于粮食产量增幅,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209 kg,增长至21世纪初期的400 kg,呈稳步提升态势;2007年我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主要粮食生产区表现为粮食盈余,而人口压力较大的东南沿海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表现为人口超载。国家尺度上,中国粮食尚处于盈余状态,因此粮食短缺地区需通过贸易、调配来满足超载人口的粮食需求。东、中部城市密集地区人粮关系尤为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地区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贸易和调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该研究可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0.
杨建军 《新农业》2006,(8):11-11
近年来,辽阳市普遍实行了户籍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的准入条件,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了农业人口,发展了小城镇经济,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从2002年11月开始共解决落户28220人。在实行户籍改革的同时,该市还取消了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一切歧视性政策,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项手续;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城乡一体的就业市场,创造城乡劳动力平等的就业环境;建立规范的企业用工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同工、同酬、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