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林业   56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45篇
  124篇
综合类   1376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1744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为探讨水稻幼苗根系NH_4~+、K~+吸收的交互作用,深化水稻养分吸收理论,【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对低钾及高钾浓度下水稻在有铵和无铵时的K~+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不同钾浓度下水稻根系NH_4~+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当K~+0.2 mmol/L时,水稻根系通过高亲和转运系统吸收K~+服从Michaelich-Menten动力学方程;NH_4~+的存在显著降低K~+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且降幅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而增大;NH_4~+对水稻根表载体与K~+的亲和力(Km)影响较小,在1.62 mmol/L NH_4~+浓度下,水稻品种齐粒丝苗和沪科3号的Km分别下降了12.33%和16.46%,远低于Vmax 47.30%和39.21%的降幅。2)当K~+0.5 mmol/L时,水稻根系K~+低亲和转运系统发挥作用,K~+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呈不饱和特征;但在相同K~+浓度下,水稻根系的K~+吸收速率随NH_4~+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水稻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NH_4~+浓度下,水稻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受K~+浓度的影响很小。【结论】NH_4~+抑制水稻苗期根系K~+的高亲和转运和低亲和转运,NH_4~+对K~+高亲和吸收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铵竞争细胞膜上的钾载体所致;外界K~+浓度的变化对水稻幼苗的NH_4~+吸收速率影响很小。水稻铵钾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NH_4~+对K~+吸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采用微波预处理协同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抗氧化肽,并研究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出最佳的微波预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0 min,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9 000 U/g、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45℃、酶解p H 8.9,在此条件下,玉米蛋白粉平均水解度为14.13%,同时得到的玉米抗氧化肽对ACE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4.99 mg/m L。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选用小黑麦小孢子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细胞穿透肽介导的植物单倍体细胞遗传转化可行性研究。提取单核靠边期的小黑麦小孢子进行悬浮培养,将细胞穿透肽与报告基因GFP的表达框复合物对小孢子进行转化。转化植株进行了PCR分子检测,并在荧光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外源GFP基因的表达情况。共获得21株候选转基因植株,其中染色体自然加倍植株为10株。T1代加倍植株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加倍的转基因株系中有3个株系的PCR检测结果呈阳性。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可在转基因植株的幼胚部位观测到GFP蛋白的荧光。以上结果表明外源GFP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黑麦基因组上并且得到表达并稳定遗传。因此,由细胞穿透肽介导的植物单细胞转化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植物单细胞转基因方法。  相似文献   
104.
MLPK(M–位点受体激酶)是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正向调控关键元件,其参与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同时自交不亲和下游信号元件也有待于进一步分离。为了探索分离MLPK互作蛋白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不含核定位信号的MLPK短截蛋白(MLPK-T),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检测到MLPK与臂重复蛋白1(ARC1)作用,通过全基因组鉴定分别获得了96个甘蓝、101个白菜、70个琴叶拟南芥和62个拟南芥PUB蛋白,其中含有臂重复序列的PUB蛋白共为127个。通过系统进化分析,筛选到8个含臂重复序列的甘蓝BoPUB蛋白,其8个基因全部在柱头内表达,且成功利用酵母双杂交检测到MLPK与3个含臂重复序列的BoPUB蛋白Bol008579、Bol016165和Bol023511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低蛋白饲粮中添加酶菌肽复合制剂对肉鸡养分表观利用率、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390只1日龄哈伯德肉公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正常蛋白(NP)组饲喂基础日粮(前、中和后期粗蛋白水平分别为22%、20%和19%);低蛋白(LP)组饲喂低蛋白饲粮(前、中和后期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9%、17%和16%);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LP组饲粮基础上添加0.2%、0.4%和0.6%的酶菌肽复合制剂。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NP组相比,LP组可提高粗蛋白利用率(P<0.05),但对肉鸡肠道结构有一定不良影响(P<0.05);Ⅲ组粗蛋白与有机物利用率显著高于LP组(P<0.05);与LP组相比,Ⅲ组肉鸡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Ⅱ组与Ⅲ组肉鸡法氏囊指数、血清IgG和溶菌酶含量显著提高(P<0.05),Ⅱ组与Ⅲ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LP组(P<0.05);与LP组相比,Ⅱ、Ⅲ组小肠各肠段组织形态均有改善(P<0.05),表现在绒隐比的提高。综上所述,低蛋白饲粮中添加0.6%酶菌肽复合制剂可有效提高肉鸡养分表...  相似文献   
106.
本试验分为生长试验和低温胁迫试验2部分.先分别投喂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仔鱼经不同浓度(0、0.5、1.0、2.0和3.0 mL/m3)小肽营养强化后的轮虫和卤虫12 d,以探讨小肽对大黄鱼仔鱼生长和小肠发育的影响;再将大黄鱼仔鱼暴露在温度为12℃的水体中24 h,以探讨小肽对低温胁迫下大黄...  相似文献   
107.
胡贺  陈鹏  万兵  袁化 《河北渔业》2022,(11):4-8+47
为研究营养小肽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血清生化指标和肠、肝组织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2.0%营养小肽,试验为期128 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肪酶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血糖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观察:试验组肠绒毛层非常丰厚,平滑肌结构排列紧密,内层环形肌层较为发达。对照组基膜结构不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细胞成分增多。肝组织结构较清晰,肝细胞形状规则,细胞界限分明。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细胞间可见肝血窦,中央静脉和血窦中可见血细胞。因此,营养小肽可促进氨基酸的吸收,使养殖鱼类表现出良好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8.
以DL-脯氨酸为出发物,合成了一个含有两个DL-脯氨酸残基的分子内电子给-受体系,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表征.  相似文献   
109.
藏香猪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具有独特特性的本土猪种,具有抗氧化应激能力强的特点.本研究使用超声波辅助复合酶酶解的方法处理藏香猪血液总蛋白,利用超滤离心得到具有高活性的酶解产物组分.研究表明,使用复合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1:1:1)按照50 U/100 mL的添加量处理猪血总蛋白6 h可使酶解产物的水解...  相似文献   
110.
为评价肉仔鸡对不同形态蛋白吸收差异性,将100只艾维茵雄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进行氨基酸、酪蛋白和肽三种蛋白源的吸收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对氨基酸组日粮总蛋白吸收率极显著高于肽组和酪蛋白组(P<0.01) ,总蛋白吸收率分别提高5.10 %和5.27 %;肽组和酪蛋白组日粮中多数氨基酸吸收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氨基酸组的吸收率;相对而言,肽组和酪蛋白组中的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和胱氨酸等吸收率同氨基酸组相比差异幅度较大。肽组日粮同酪蛋白组日粮总蛋白吸收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在肉仔鸡肠道中吸收率高于完整蛋白和肽,游离氨基酸具有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