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72篇
  免费   1072篇
  国内免费   1735篇
林业   2181篇
农学   1789篇
基础科学   1867篇
  2967篇
综合类   14986篇
农作物   1618篇
水产渔业   1255篇
畜牧兽医   11424篇
园艺   2263篇
植物保护   1929篇
  2024年   275篇
  2023年   957篇
  2022年   1127篇
  2021年   1129篇
  2020年   1087篇
  2019年   1214篇
  2018年   641篇
  2017年   992篇
  2016年   1235篇
  2015年   1461篇
  2014年   2122篇
  2013年   1969篇
  2012年   2662篇
  2011年   2565篇
  2010年   2241篇
  2009年   2347篇
  2008年   2594篇
  2007年   2060篇
  2006年   2011篇
  2005年   1970篇
  2004年   1279篇
  2003年   1297篇
  2002年   888篇
  2001年   917篇
  2000年   722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528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341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344篇
  1991年   299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11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7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48℃恒温水浴热胁迫法对玫烟色棒束孢7个菌株进行了耐热性测定。结果表明,热胁迫45 min后,不同菌株的残存活孢率差异显著,其中IF-502、IF-904和IF-9606菌株耐热性较强,残存活孢率均达50%以上;IF-7606菌株耐热性最差,残存活孢率仅为28.70%;IF-14、IF-511和IF-609菌株耐热性居中,残存活孢率34.72%~36.00%。对耐热性强的IF-502、IF-904和IF-9606三个菌株对麦长管蚜若蚜的致病力测定表明, IF-904菌株在1×10~7孢子/mL时对麦长管蚜的致病力最高,校正死亡率达88.20%,致死中时最短,为2.67 d。  相似文献   
992.
草地贪夜蛾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为了弄清其入侵生物学特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6个温度(17、22、27、32、37、42℃)饲养草地贪夜蛾,测定其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体重及繁殖力等,探究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2℃条件下仅能短暂存活,在17~32℃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发育,其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条件下世代历期和幼虫期分别为(58.73±1.46)d和(21.79±1.03)d,37℃条件下则分别仅为(22.57±0.84)d和(11.12±0.31)d。成虫寿命在17~27℃范围内差异不大,之后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7℃下成虫寿命仅为27℃下的1/4左右,且在该温度下成虫无法正常羽化,雌成虫不产卵。17~32℃下雌成虫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期则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延长,平均单雌产卵量在27℃下最高,为(565.50±143.40)粒。说明温度升高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缩短,年发生世代数增加,幼虫取食量增大,对作物的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喷头及施药液量对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及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丽春红-G示踪法测定了4种喷头ST11001、ST11002、TR8001、TR8002在不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喷雾农药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分布特性,并比较了4种喷头施用相同剂量的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DG对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选择ST11002和TR8001喷头,在施药液量300 L/hm~2条件下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量分别达到27.55μg和28.16μg;选择ST11001和TR8002喷头,在施药液量900 L/hm~2条件下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量仅分别为12.27μg和14.86μg。喷头和施药液量的改变不影响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分布特性,均为上层沉积量中层沉积量下层沉积量。当施药液量从300 L/hm~2增加到900 L/hm~2,4种喷头ST11001、ST11002、TR8001、TR8002喷雾在水稻基部的雾滴密度分别增加了8.21、8.54、7.79和9.69倍;但在相同施药液量下,4种喷头在水稻基部的雾滴密度没有显著差异。同一剂量下,喷头和施药液量不同组合的防治效果间差异显著。表明针对稻田不同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喷头及施药液量将有助于提高农药沉积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4.
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LW2015.3,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LW2015.3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呈倒棍棒状或倒梨状,褐色,具3~8个横隔膜,0~4个纵斜隔膜,大小为16.5~45.0μm×5.0~13.5μm,厚垣孢子呈球形,直径为6.0~12.0μm;该菌株ITS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W2015.3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登录号:MG195995.1)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确定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登录号:KT362732.1)。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25℃为最适温度;当p H为6~9时菌丝生长速率加快,pH 7最适菌丝生长;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该病原菌对以麦芽糖为碳源和以硝酸钠为氮源时的利用率最高;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995.
996.
—、总体情况本月,我国农药进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双降。贸易顺差4.19亿美元。进出口数量(货物量,下同)为&42万吨,同比下降10.81%;进出口金额为5.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48%。二、出口情况本月,我国农药出口数量金额也同比双降。出口数量为&00万吨,同比下降12. 77%;出口金额为4. 76亿美元,同比下降16. 06%。  相似文献   
997.
998.
一、总体情况本月,我国农药进出口数量金额同比较大幅度双降。贸易顺差5.62亿美元。进出口数量(货物量,下同)为H.68万吨,同比下降13.59%;进出口金额为6.69亿美元,同比下降15.06%。二、出口情况本月,我国农药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大幅双降。出口数量为11.21万吨,同比下降14.47%;出口金额为6.15亿美元,同比下降16.30%。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温度及密度对大蜡螟生长繁殖的影响,在相对湿度60%±10%RH条件下,设置25、 30、 35℃3个温度梯度,40、 60、 80、 100、120粒(64 cm3体积内) 5个卵密度梯度饲养大蜡螟。(1) 25、30、35℃条件下,大蜡螟世代周期及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大蜡螟幼虫体重和体长、蛹重和蛹长、雌雄蛾体重及体长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雌蛾产卵量30℃最高,其次为35℃、25℃(P>0.05)。3个温度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大蜡螟卵孵化率。10头大蜡螟幼虫7 d内取食人工饲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2) 25和30℃时,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80粒时最高),35℃时密度40粒孵化率大于密度60 (P>0.05),80粒时最高,随后依次递减。小于0.1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0.100 0~0.200 0 g幼虫在25℃密度60、 80粒时最多,40、100、120粒时减少,30、35℃时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0℃80粒时最多,35℃60粒最多);大于0.2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温度对大蜡...  相似文献   
1000.
双孢蘑菇出菇前,在菇床上喷施不同剂量5%噻霉酮悬浮剂和3%噻霉酮微乳剂,12天后调查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病情指数并比较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通过分析发现,虽然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对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综合多方面因素,生产中建议使用5%噻霉酮悬浮剂,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12.5 g·hm-2~17.5 g·hm-2;在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前使用,共施药1次;药剂使用方法为向菇床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