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3篇
  18篇
综合类   1155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798篇
畜牧兽医   1072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29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18篇
  197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2F/R、StMAT02-3F/R、ChMAT01-3F/R和ChMAT02-2F/R可分别扩增出MAT1-1、MAT1-2型菌株大小为816、132 bp(大病斑菌)与490、136 bp(小病斑菌)的特异性目的条带。25 μL多重PCR扩增体系:2×Multiplex PCR Mix 12.5 μL,引物各10 pmol,DNA模板100 ng,退火温度为57.2℃(大病斑菌)和55.0℃(小斑病菌),35个循环。该多重PCR对玉米大斑病菌MAT1-1、MAT1-2型单孢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1、0.01 ng基因组DNA,而对玉米小斑病菌MAT1-1、MAT1-2交配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0.1 ng基因组DNA。该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特异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区分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相应的近缘种和14株其他真菌菌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够准确地检出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且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菌株杂交验证结果完全吻合。【结论】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监测及有性生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2.
本文主要对分布于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巢紫啸鸫的巢址、卵、雏鸟等基本情况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朱红毛斑蛾是榕属植物上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研究其繁殖行为,可为该虫的种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朱红毛斑蛾的羽化、求偶、交配和产卵的繁殖行为及节律。[结果 ]朱红毛斑蛾仅在光期06:00—16:00时羽化,11:00—13:00达到羽化高峰;求偶行为包括爬行、飞行、侦测、触角交流、振翅、暴露生殖器、尝试交配等系列步骤,09:00—18:00均有求偶行为的发生,求偶高峰期为11:00—16:00。交配姿势呈"一"字型或"V"字型,雌雄成虫一生均只交配1次,交配高峰为14:00—16:00,交配时长为16.16±0.26 h。雌虫将卵产于寄主植物的叶柄或叶尖,产卵高峰期为10:00—14:00,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07.3±3.0粒,平均孵化率为88.40%±1.60%。[结论 ]朱红毛斑蛾为日行性的单配制蛾类。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了解云斑天牛在北美栎树上的发生为害情况。【方法】2020—2022年,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观察,研究云斑天牛在北美栎树上的产卵为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娜塔栎受害最重,2022年受害株率达8.75%;云斑天牛产卵刻槽主要集中于树干高度50 cm以下,占刻槽总数的91.44%;云斑天牛成虫产卵刻槽主要集中于胸径7~9cm,占刻槽总数的82.62%。云斑天牛在崇仁县2年发生1代,世代不整齐并有“重叠”现象,主要以老龄幼虫在蛀道内或成虫在蛹室内越冬。【意义】调查结果为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掌握杉梢小卷蛾的为害习性,鉴别杉梢小卷蛾雌雄蛹和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方法]从杉木林采集带杉梢小卷蛾幼虫的梢头,带回养虫室饲养观察,并结合室外林间观察等方法,对杉梢小卷蛾的幼虫、蛹和成虫等的行为习性以及雌雄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杉梢小卷蛾幼虫具有转梢为害杉木梢头的行为习性,幼虫接近老熟后,在适宜的...  相似文献   
76.
草地贪夜蛾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为了弄清其入侵生物学特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6个温度(17、22、27、32、37、42℃)饲养草地贪夜蛾,测定其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体重及繁殖力等,探究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2℃条件下仅能短暂存活,在17~32℃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发育,其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条件下世代历期和幼虫期分别为(58.73±1.46)d和(21.79±1.03)d,37℃条件下则分别仅为(22.57±0.84)d和(11.12±0.31)d。成虫寿命在17~27℃范围内差异不大,之后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7℃下成虫寿命仅为27℃下的1/4左右,且在该温度下成虫无法正常羽化,雌成虫不产卵。17~32℃下雌成虫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期则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延长,平均单雌产卵量在27℃下最高,为(565.50±143.40)粒。说明温度升高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缩短,年发生世代数增加,幼虫取食量增大,对作物的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77.
为探明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偏好于在青霉菌Penicillium侵染的苹果上产卵的特点与机理,从苹果、玉米和柑橘上分离、纯化获得15株青霉菌,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后,以健康苹果为对照,测试不同青霉菌菌株侵染的苹果对桃蛀螟产卵选择的影响,并利用四臂嗅觉仪测试桃蛀螟对青霉菌诱导的苹果挥发物的行为趋向反应。结果表明,15株青霉菌分别属于皮落青霉P. crustosum、橘青霉P. citrinum、苏门答腊青霉P. sumatrense和指状青霉P. digitatum的不同株型;桃蛀螟对其中的12株青霉菌侵染的苹果的产卵选择率均极显著高于健康苹果,尤其对皮落青霉CO5菌株、苏门答腊青霉OR3菌株和指状青霉OR5菌株侵染的苹果的产卵选择率最高,分别达到67.73%、61.50%和68.39%;桃蛀螟对感染皮落青霉CO5菌株和指状青霉OR5菌株的苹果挥发物的选择率分别为31.37%和29.19%,均显著高于对感染橘青霉OR1菌株和苏门答腊青霉OR3菌株的苹果挥发物的选择率18.14%和21.31%,且前二者之间、后二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青霉菌可通过影响寄主植物挥发物释放,从而影响桃蛀螟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和行为趋向反应。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温度及密度对大蜡螟生长繁殖的影响,在相对湿度60%±10%RH条件下,设置25、 30、 35℃3个温度梯度,40、 60、 80、 100、120粒(64 cm3体积内) 5个卵密度梯度饲养大蜡螟。(1) 25、30、35℃条件下,大蜡螟世代周期及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大蜡螟幼虫体重和体长、蛹重和蛹长、雌雄蛾体重及体长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雌蛾产卵量30℃最高,其次为35℃、25℃(P>0.05)。3个温度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大蜡螟卵孵化率。10头大蜡螟幼虫7 d内取食人工饲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2) 25和30℃时,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80粒时最高),35℃时密度40粒孵化率大于密度60 (P>0.05),80粒时最高,随后依次递减。小于0.1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0.100 0~0.200 0 g幼虫在25℃密度60、 80粒时最多,40、100、120粒时减少,30、35℃时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0℃80粒时最多,35℃60粒最多);大于0.2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温度对大蜡...  相似文献   
79.
榕树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对果蔬和园林植物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为满足开展检疫处理、防控、生物学和生理学等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南瓜为饲养材料,在室温条件下(26±1℃,RH 65%±5%)观察榕树粉蚧的生物学特性与发育历期.结果 表明,榕树粉蚧具有典型的雌雄二型现象.雄虫主要经历卵、1~2龄若虫、预蛹、蛹、雄成虫阶段...  相似文献   
80.
赤眼鳟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新成  徐国成 《河北渔业》2007,(6):6-8,49,53
对赤眼鳟的雌雄鱼鉴别、繁殖季节、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力、产卵类型、产卵行为、精卵形态以及受精、胚胎发育、胚后发育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人工育苗期间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