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林业   347篇
农学   362篇
基础科学   267篇
  473篇
综合类   2445篇
农作物   243篇
水产渔业   403篇
畜牧兽医   1807篇
园艺   338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利用抗蒸腾剂、保水剂、阿司匹林和黄腐酸生态液对起苗后的‘闽43’油茶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木进行保水处理,并探讨对苗木生长指标、光合特性、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蒸腾剂能使油茶苗木的放置时间延长,达11 d;并且在维持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优于其他处理。保水剂在维持苗木的叶绿素SPAD值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效果较好,阿司匹林在维持苗木地径生长效果较优。通过隶属函数对室内、室外对照和4个保水处理的14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处理对苗木质量的影响:抗蒸腾剂保水效果最好,其次是保水剂、阿司匹林、黄腐酸生态液和室内对照,室外对照的保水效果较差。研究结果为提高油茶嫁接苗的质量及起苗后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2.
采用封闭式呼吸室法对短须裂腹鱼幼鱼的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9.4℃条件下,短须裂腹鱼幼鱼的临界窒息点为0.720 mg/L,24 h平均耗氧率为0.205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在17.2℃时,24 h平均耗氧率为0.135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15.3℃时,24 h平均耗氧率为0.112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短须裂腹鱼幼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953.
为研究零上低温胁迫对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F.H.Wigg.)亚显微结构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药蒲公英幼苗为材料进行4℃不同时间(0 h,3 h,6 h,12 h,24 h,48 h)低温胁迫试验,观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测量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药蒲公英叶片中叶绿体、液泡膜逐渐溶解,细胞质出现未知双层膜结构,淀粉粒、线粒体数量增加,胞质分离明显;低温胁迫时,叶绿素初始荧光值(Initial fluorescence,Fo)、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NP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Variable fluorescence/maximal fluorescence,Fv/Fm)、PSⅡ (Photosystem 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SⅡ actua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ΦPSⅡ)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减小。零上低温胁迫下药蒲公英幼苗叶片受到损伤,膜透性增加,光合作用下降,亚显微结构遭到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954.
本研究测定了阿维菌素对修长蠊螨的亚致死浓度及其对修长蠊螨生存、繁殖发育和捕食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以不同方式释放修长蠊螨对空心菜根结线虫病的控制效果。阿维菌素对修长蠊螨的3个亚致死浓度LC50、LC30和LC10分别是2%的阿维菌素稀释2082倍、3760倍和8831倍。这3个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均使修长蠊螨的生存能力、总产卵量和捕食线虫能力显著下降。修长蠊螨被LC50、LC30和LC10 3个亚致死浓度药液处理后,从幼螨发育至成螨时的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的32.00%、46.00%和72.00%;总产卵量分别是对照的6.23%、17.58%和34.24%;处理2 d后的捕食线虫能力分别是对照的34.70%、53.06%和62.59%;但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修长蠊螨控缓速释放和直接释放均能减少空心菜根系的根结数量和根结线虫卵囊数量,有效控制空心菜根结线虫的发生。各项防治处理30 d后,修长蠊螨直接释放处理、控缓速释放处理、修长蠊螨和阿维菌素联合施用处理以及仅施用阿维菌素处理的空心菜根际根结数量和线虫卵囊数量,分别比未防治对照处理减少28.97%和64.38%、49.97%和74.43%、81.92%和92.24%以及80.15%和92.69%。所以修长蠊螨控缓速释放的控制效果显著好于直接释放,但是修长蠊螨与阿维菌素联合施用不能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955.
利用NCBI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以铁观音芽叶为材料,克隆了茶树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A26与CYP71B34的cDNA全长。CYP71A26CYP71B34的cDNA全长分别为1β879βbp和1β764βbp,分别含有1β539βbp(编码513个氨基酸)和1β533βbp(编码511个氨基酸)的完整开发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的同源性为42.47%,为2个亚家族基因。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2个基因均具有植物P450的螺旋C(Helix C)、螺线I(Helix I)、螺线K(Helix K)、“Meander”区域序列和血红素结合域(Heme binding domain)的典型结构。进化树分析显示,CYP71A26CYP71B34在分子进化树上分属两大分支,2个基因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三级结构模拟与功能域分析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主要由N端的β折叠和C端的α螺旋结构组成,且2个基因均具有一个P450蛋白结构域(Pfam domain)。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YP71A26CYP71B34基因在不同茶树害虫为害的叶片中,分别表现出上调和下调表达的现象。而在冷热环境下,CYP71A26CYP71B34基因分别表现出下调和上调表达的现象。表明茶树CYP71A26CYP71B34基因均参与了生物(害虫)与非生物(温度)的胁迫响应,但两个基因表达相反,参与环节可能相反。  相似文献   
956.
为保证茶叶成分的品质,茶叶栽植的环境需要严格把控,对于农药残留、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严格筛选。鉴于此,超滤膜水净化技术可以对茶叶栽植水净化处理进行质量把控,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本文总结了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局限性,结合超滤膜在茶叶栽植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构建合理的排泥工艺、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联用、开展专业管理人员培训改善超滤膜水净化处理的建议。目的是为建立无公害、绿色茶叶生产基地,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7.
非生物胁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影响,克隆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基因,并对其结构及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小麦的抗逆机制和抗逆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克隆了水稻E3泛素连接酶基因OsHTAS的同源基因TaHTAS-5A(GeneBank登录号:MF967573),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小麦不同组织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小麦TaHTAS-5A基因含有220bp的5′UTR、1 242bp的ORF以及126bp的3′UTR,共编码413个氨基酸;基因组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3 819bp,共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缺体-四体定位表明该基因位于小麦5A染色体上;蛋白结构分析显示,TaHTAS-5A蛋白的N端包含四个跨膜结构域,C端包含一个E3泛素连接酶特有的RING finger保守结构域,具有植物E3泛素连接酶的结构特征;qRT-PCR结果显示,TaHTAS-5A对高温、低温和ABA都有响应,对干旱和盐响应不敏感;TaHTAS-5A在小麦的根、茎、叶和幼穗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在叶和穗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根部和茎部;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HTAS-5A位于细胞膜上。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小麦TaHTAS-5A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麦非生物胁迫抗性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8.
海洋生境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的鉴定及抑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海洋生境芽孢杆菌TCS001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并结合gyr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菌株TCS00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谱;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TCS001菌株发酵滤液对靶标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6种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87.66%。不同稀释倍数下,TCS001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稀释5倍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6.24%和98.05%,稀释20倍时抑制率也均达90%以上。形态学观察发现,TCS001发酵滤液可导致黄瓜灰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中间或顶端膨大畸形。研究表明,海洋生境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极具开发为微生物农药的潜能。  相似文献   
959.
为揭示亚低温条件下不同耐寒性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与氮磷吸收分配的特点,以‘东农708’(冷敏品种)与‘东农722’(耐寒品种)2个番茄品种为试材,适温25℃/18℃(昼/夜)为对照,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亚低温15℃/10℃(昼/夜)环境,在亚低温处理后的5d和10d,测定番茄幼苗根、茎和叶中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和磷2种元素的吸收量与分配率。结果表明,与适温相比,亚低温明显抑制番茄幼苗的生长。处理5d后,冷敏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和磷积累量与对照相比下降的幅度分别为30.95%、32.08%和37.38%,均高于耐寒品种,但在处理10d后,下降的幅度则均低于耐寒品种。番茄幼苗根与叶中的干物质与氮的分配率在处理10d后均增加,而茎中两者的分配率则降低。干物质与氮和磷在各器官中的积累量与分配率均表现为叶茎根。两品种比较,处理5d后,耐寒品种亚低温条件下的单株干质量与氮和磷积累量分别是冷敏品种的2.0、2.1与1.9倍,处理10d后则分别为冷敏品种的1.3、1.4与1.1倍。处理10d后,冷敏品种各器官中的磷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耐寒品种,而根中的氮与磷的分配率显著低于耐寒品种。综上所述,亚低温条件下,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量与氮和磷的吸收量均下降,耐寒品种‘东农722’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积累量均大于冷敏品种‘东农708’,且耐寒品种受亚低温的影响迟于冷敏品种。  相似文献   
960.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控制土壤侵蚀、采取合理水土保持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土壤侵蚀预报机理模型以及经验模型,总结现有研究中土壤各种理化性质对模型中核心参数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土壤各种理化性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观点各有不同。该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参数标准不统一、研究内容不够系统全面、研究结果分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