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3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0篇 |
农学 | 147篇 |
基础科学 | 355篇 |
1074篇 | |
综合类 | 2070篇 |
农作物 | 36篇 |
水产渔业 | 18篇 |
畜牧兽医 | 145篇 |
园艺 | 73篇 |
植物保护 | 1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94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256篇 |
2012年 | 342篇 |
2011年 | 354篇 |
2010年 | 278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312篇 |
2007年 | 259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271篇 |
2004年 | 206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收集宁夏暴雨、灾情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及遥感数据,综合考虑在形成宁夏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中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及当地的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等级划分和专家讨论,形成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成果。由研究成果得出了经济较发达的整个宁夏平原都属于暴雨洪涝灾害中等以上风险区等诸多结论,为本地区灾害规划与预案制定、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3.
迈入21世纪,由于数字地球战略计划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地理信息系统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势必日益拓宽,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74.
韩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1):152-158
【目的】分析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为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2009年山西省汾河源头的SPOT5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林业用地、有林地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林业用地的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斑块中,从树种构成比例来看,以纯林为主,混交林较少;从林木起源来看,以天然林为主,且分布集中,人工林较少。从优势树种组成来看,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是最主要的优势乔木,沙棘和绣线菊是最主要的优势灌木。【结论】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复杂,破碎化程度高,受人为干扰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75.
76.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本研究以太原市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内)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技术以及GIS相关技术,对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偏少且各行政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杏花岭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最小仅为0.99 km~2,占研究区的2.37%;②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较差,仅有不到50%的城市居民能在30 min内通过步行方式到达最近公园;③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整体分布较为均匀,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其景观形状较为规则,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且斑块丰富度密度较低.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太原市合理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低丘缓坡建设对水土流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RUSLE模型对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低丘缓坡项目建设区开展前、后土壤侵蚀量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建设前、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建设后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地表径流、未做土地平整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建成后项目区总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保留植被因景观破碎化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建成后坡度5°的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是沿着道路用地分布以及向道路的两边蔓延。[结论]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用地建成后的侵蚀类型为极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78.
基于GIS的崇州市农业地质背景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对崇州市开展农业地质背景调查和适宜性评价。[方法]在Delphi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崇州市农业地质背景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各因子的单一和组合影响权重。选取权重影响较高的多个因子通过GIS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多因子叠加影响下崇州市农业地质背景适宜性评价的等级划分。[结果]崇州市西南部地质背景适宜性评价等级最高,最适宜主导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中部和中北部适宜性评价较高,可作为示范基地扩展建设区域;中部和东部地区具有发展种植主导农作物的潜力。[结论]研究结果为崇州市的农作物种植和粮食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基于GIS的星云湖流域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技术,根据星云湖流域主要生态问题选取6个因子,采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对星云湖流域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按生态敏感性评价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个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低度敏感和非敏感区域面积分别为104.08km~2,124.52km~2,102.78km~2,39.30km~2;中度及以上敏感区面积约为228.60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1.67%,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江城镇、星云湖及其湖滨和雄关乡等;建议将高度敏感区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加以重点保护,中度敏感区划定为控制发展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为适宜发展区。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可作为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建设和环境规划与保护的依据,并为高原湖泊流域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应用GIS和RUSLE模型对云南省泸水县的土壤侵蚀进行研究。RUSLE模型中的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因子、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获取泸水县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分布图,根据SL 190-2007的分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并分析该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从各强度侵蚀面积上看,泸水县2014年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86.86%,但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看,土壤侵蚀量为4.24×10~6 t,平均侵蚀模数为1 373.1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于轻度侵蚀;(2)土壤侵蚀较严重区与未利用地、耕地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坡度25°~50°的范围内,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75%,并且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63%,剧烈侵蚀集中分布在未利用地上,中度以上剧烈以下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上,说明该坡耕地、未利用地对土壤侵蚀的贡献最大,要加强对未利用地的生态治理。[结论]坡度大,陡坡垦殖和未利用地的不合理利用是该区土壤侵蚀加重的主要原因,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不适宜耕种,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才能有效的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