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49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8篇 |
农学 | 343篇 |
基础科学 | 35篇 |
112篇 | |
综合类 | 1688篇 |
农作物 | 289篇 |
水产渔业 | 16篇 |
畜牧兽医 | 401篇 |
园艺 | 578篇 |
植物保护 | 1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95篇 |
2006年 | 157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8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稻籽粒中乙烯和ACC对土壤水分的反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武运粳8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材,自抽穗后9 d至成熟期进行保持浅水层(WW)、土壤轻度落干(MD)和土壤水分严重亏缺(SD)3种处理。观察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灌浆期籽粒中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并使用化学调控物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D显著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SD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籽粒中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在MD中降低,在SD中增加。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及根系伤流液中ACC浓度与籽粒中ACC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灌浆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花后9~13 d喷施乙烯合成的抑制物质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明显降低籽粒中ACC的浓度和乙烯的释放速率,显著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以及籽粒中的蔗糖合成酶(SuSase)、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ase)活性;喷施乙烯释放的促进物质乙烯利,结果则相反。表明结实期土壤轻度落干或适度干旱处理可以抑制水稻体内乙烯的产生,促进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62.
盾壳霉抗菌核净菌株的诱导及其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可与菌核净配合防治作物菌核病的盾壳霉菌株,进行了紫外线辐射和药剂驯化试验,分别得到4个和2个盾壳霉抗菌核净突变菌株,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除菌株D-1外,其余突变菌株生长速率(菌落直径57.00 ~62.75 mm,生物量6.38 ~8.63 mg/mL)均大于亲本菌株(菌落直径54.00 mm,生物量5.91 mg/mL);大部分突变菌株产孢量(对数值7.33 ~8.16)小于亲本菌株(8.40);菌核净对突变菌株的EC50值是亲本菌株的2.23 ~191.84倍;突变菌株D-3、U-6有微弱的几丁质酶活性,且除U-4外的突变菌株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亲本菌株8.96 U,突变菌株9.18 ~17.61 U)。综合分析,U-6菌株既有较高的葡聚糖酶活性又有几丁质酶活性,并能保持较快的生长速率,是值得开发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诺丽果实软化规律,克隆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XTH)基因,初步明确其表达模式。【方法】用果实硬度计测量后熟阶段的诺丽果实在25℃放置及乙烯利处理两种状态下的硬度变化。从诺丽果实采后0~48 h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差异表达的XTH候选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目的基因全长,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同时用便携式乙烯测量仪测定内源乙烯释放量。【结果】后熟阶段的海巴戟果实采后表皮硬度随贮藏时间增加而下降,且乙烯利处理后的软化趋势较室温自然放置更为显著。从海巴戟果实采后0~48 h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基因XTH(DN16278g1)的表达量高、差异大。该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克隆测序后将其命名为McXTH,并将其提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ON512442。McXTH基因ORF全长1 062 bp,共编码353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中的XTH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5%~88%。RT-qPCR结果和内源乙烯释放量表明,在海巴戟果实成熟阶段McXTH的表达量与同时期的内源乙烯释放量在趋势上大体相同。【结论】海巴戟果实的软化受乙烯和关键基因XTH调控...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Ca2+在NO对切花月季瓶插期间乙烯合成调控中的作用,分别用0.1 mmol/LSNP(NO供体)、0.1 mmol/L SNP+0.3 mmol/L的TFP(CaM)、0.1 mmol/L SNP+10 mmol/L的TFP(Ca2+ 螯合剂)、6 mmol/L Ca2+、6 mmol/L ca2+ +0.05 mmol/L的PTIO(NO清除剂)处理切花月季‘Kardinal'',研究切花瓶插期间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变化.结果表明,Ca2+处理能提高月季瓶插前期花瓣中的NOS活性,保持了花瓣中的NO的较高水平,减缓切花瓶插后期NOS活性的升高,进一步研究表明,Ca2+螯合剂EGTA和CaM的抑制剂TFP处理却可使花瓣中的ACS和ACO活性升高,ACC的含量增加,从而加速了乙烯的生物合成;同时,NO的清除剂PTIO处理也可以抑制由于Ca2+处理导致的ACS和ACO的活性降低以及乙烯合成底物ACC的含量下降.Ca2+和CaM可能参与了NO对切花瓶插期间乙烯的合成调控及其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65.
CoCl2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研究报道了CoCl2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120mmol/L Na2CO3胁迫的前期,苜蓿幼苗叶片多胺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除外,而活性氧水平、脂质过氧化程度和细胞膜相对透性无显著变化;当120 mmol/L Na2CO3胁迫延长至24~28 d时,乙烯产生速率大幅度上升,多胺氧化酶及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精胺、亚精胺和腐胺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活性氧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程度显著提高,细胞膜稳定指数大幅度下降。在120 mmol/L Na2CO3溶液中加入CoCl2至50μmol/L,在胁迫的整个过程中乙烯产生被显著抑制,同时相对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并在胁迫后期显著减轻了多胺氧化酶活性升高、多胺含量下降及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增加,减缓了细胞膜稳定指数的下降,从而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黑斑病是影响白术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5—2017年从浙江省磐安、天台、新昌和嵊州4地采集、分离得到137株白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斑病菌群体 (n = 137) 对甲基硫菌灵的高水平抗性频率为77.4%,中等水平抗性频率为22.6%,未检测到敏感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为20.4%,含21株低水平抗性菌株和7株中等水平抗性菌株。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白术黑斑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值为0.15 mg/L。供试的137株白术黑斑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分布在0.05~0.87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29 ± 0.11) mg/L,可作为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67.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油菜菌核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建立检测和监测油菜菌核病菌群体数量的方法。利用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茁-微管蛋白基因内含子序列的特异性,设计引物对SclSF (5'-CTCAAATCTCCGAAAGTT -3') / SclAF (5'-TGCAGACGGGTAATATG -3'),建立和优化了SYBR Green 玉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引物对能够从8种所测试的十字花科植物常见病原真菌中特异性扩增出油菜菌核病菌;所建立的实时定量PCR 技术可应用于油菜病叶和病茎中菌核病菌的早期检测及菌核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春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rbay)产生菌核的影响因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产生菌核的最适温度15-20℃;最适PH3-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69.
70.
番茄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剧EIN3(Le-EIL)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烟草(Nicotiana tabacum)EIN3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扩增从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果实中得到一个486bp的同源片段。以此片段作为探针,从番茄果实cDNA文库中分离到一个拟南芥EIN3的同源基因的cDNA克隆,命名为Le-EIL。该克隆含有一个184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15个氨基酸。经同源分析,它与烟草TEIL基因的同源性为79%,与拟南芥EIN3,EIL2和EIL3的同源性分别为59%、56%、52%、46%。Le-EIL基因表达与番茄果实的成熟及乙烯生成情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普通番茄果实的不同成熟时期Le—EIL基因都有表达,并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增强,在转色期和粉红期Le-EIL基因的表达最强,在全红期后减弱。在转反义ACS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果实中,只有开花后60d的果实中Le-EIL基因有微弱的表达,在其它成熟时期均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