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0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林业   1954篇
农学   268篇
基础科学   93篇
  725篇
综合类   2750篇
农作物   153篇
水产渔业   287篇
畜牧兽医   1267篇
园艺   225篇
植物保护   21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铅对草坪植物生物量与叶绿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通过盆载模拟试验研究了铅对植物生物量、叶片叶缘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植物中毒后的症状。结果表明,铅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可使根冠细胞有丝分裂减少、根量减少。铅进入叶肉组织后导致叶片失绿,严重时使叶片枯黄死亡。试验早期植物中毒症状表现为根冠膨大变黑,严重时根系腐烂。当营养液中Pb浓度达5.0mol/m^3时,试验后期引起植物死亡且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42.
春小麦、紫花苜蓿混播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 +紫花苜蓿混播当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测定表明 :植物在生长季节 ,各类群的地上生物量有明显差异 ,地上生物量积累最多的是小麦 ,其次是杂草 ,混播当年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很小。小麦和杂草的地上生物量季节生长速率高峰期出现在 7月下旬 ,紫花苜蓿在 8月下旬。  相似文献   
43.
野生草坪植物──青绿苔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莎草科苔草属的青绿苔草,为短根茎密丛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亚热带地区,四季长绿。除春季生出花葶外.均处于叶丛状,果后营养期长达300天左右。青绿苔草分蘖力、再生力强,可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草丛常年保持2O~25cm的自然高度。青绿苔草生态幅宽,既耐寒,又耐热;既耐荫蔽,又耐干旱;既喜湿润、又耐水渍;对土壤类型要求不严,有较强的耐酸碱能力。青绿苔草分布广,种源丰富,在我国南方可用其建造常绿草坪。  相似文献   
44.
水分管理方式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四种不同的水分管理条件下香根草生长研究发现:香根草最适宜在土壤水分饱和的湿润环境中生长,这时它的成活率最高,分蘖速度最快,植株高度生长也最快,定植后3个月,其对应的根体积、根干生物量、茎叶干生物量和根茎比也最高。  相似文献   
45.
我国草地生物量研究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艾  刘德福 《内蒙古草业》2005,17(1):7-11,52
通过对我国草地生物量研究文献的综述,基本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草地生物量研究的历史进程,以及在各种天然及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对研究方法的合理适宜性作了评述,讨论了不同草地类型、不同优势种组分、不同利用方式、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及各种环境条件对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利用 RS、GIS的高新科技手段 ,对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划分与评价进行了认真研究 ,编制出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布图 ,对各不同土地资源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 ,为该地区确定最佳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1998-2000年,选用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匍匐翦股颖在四川农业大学草学试验基地的种间杂交狗牙根Tifway(Cynodon dactylon×C.transvaalensis)模拟运动场地进行冬季追播试验.结果表明,未处理Tifway的地上生物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保持在一个稳定区间,追播处理下Tifway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发生明显变化.除用多花黑麦草追播的草坪质量低于Tifway单播外,其余追播处理的草坪质量均优于单播Tifway草坪,其中追播多年生黑麦草后的混合草坪质量评分最高,为7.27分(1999年,98-D-a).另外,追播草坪质量与播种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8和-0.212),与播种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1).  相似文献   
48.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49.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植被组成的主体,而草本植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群落,在黄土高原恢复植被和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本试验选取黄土丘陵区不同纬度下的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并验证等速生长关系,以期为黄土丘陵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建设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在纬度梯度35.95°~38.36° N变化范围内,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4.60~204.32 g·m-2,平均值156.968 g·m-2,变异系数为27.83%;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88~829.64 g·m-2,平均值469.21 g·m-2,变异系数为48.87%;草本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0.93~4.49,平均值2.89,变异系数为39.18%。草本群落生物量(地下、地上)大小顺序均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且地上、地下生物量随纬度梯度变化规律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2)草本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达到0.59,且符合等速生长关系。(3)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年均降水、年均温、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生物量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物学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库区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狗牙根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选择三峡库区消落带150, 160和170 m海拔人工构建狗牙根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相关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各海拔狗牙根微生物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裸地,表明狗牙根人工植被构建对土壤微生物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160 m高程显著高于150和170 m高程,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却显著低于150和170 m高程,需要特别注意P元素的下移,加强水体P含量的检测。(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变化范围分别为5.93~15.62和7.11~19.9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68%~2.57%、0.68%~3.33%、1.95%~5.23%。狗牙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低于裸地,表明狗牙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高于裸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百分比显著高于裸地,表明狗牙根土壤营养元素周转速率快于裸地。(4)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含水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因此,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狗牙根草地恢复重建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质量,对加强三峡库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