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7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林业   1991篇
农学   272篇
基础科学   94篇
  737篇
综合类   2861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294篇
畜牧兽医   1312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2.
以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拉鸡山地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海拔3100~3920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研究了植物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阳坡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4,P<0.01),总生物量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14,P<0.01);海拔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773,P<0.01),与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9、r=0.753、r=0.692,P<0.01)。阴坡植物群落总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95,P<0.05),与地下生物量之间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0,P<0.01),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9,P<0.01);根冠比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1,P<0.01)。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8,P<0.01)。  相似文献   
113.
114.
不同管理对山地草甸植物空间分布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管理措施对山地草甸类自然保护区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7月中下旬生物量最高,但各经济类群出现的时间不同。地下生物总量远远超过地上部,其中杂类草、禾草和莎草的根量大于地上生物量,而豆科和菊科植物则相反。缓冲区的杂类草最多,而核心区和实验区的禾草和莎草最多。核心区地上枯死物总量与地上部接近。实验区地上及地下枯死物较少。不同管理措施对株高的影响较大,而对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同一植物在不同分区,株高和根长各异,其变化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5.
按生物构件的理论,分析了辽东半岛结缕草无性系种群叶片、叶鞘、分株、匍匐茎各构件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间的相关模型和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形成规律,探讨了其不同生物量基于种群大小(密度)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辽东半岛结缕草无性系种群的总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以线性函数增加,各构件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生物量间亦均以线性函数增加,生物量增加比率均表现为:分株>匍匐茎,叶鞘>叶片,总生物量增量的27.2%分配给叶片,29.2%分配给叶鞘,43.6%分配给匍匐茎,叶片,叶鞘和匍匐茎构件生物量的积累是按1∶1.1∶1.6比例形成。  相似文献   
116.
在不同基肥条件下,测定一年生黑麦草的产草量、根系长度和深度,结果表明:有机肥每667m^2 1200kg+复合肥每667m^2 100kg作基肥,一年生黑麦草的产草量最高,达到53226.6kg/hm^2,根系最发达。  相似文献   
117.
水分管理方式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四种不同的水分管理条件下香根草生长研究发现:香根草最适宜在土壤水分饱和的湿润环境中生长,这时它的成活率最高,分蘖速度最快,植株高度生长也最快,定植后3个月,其对应的根体积、根干生物量、茎叶干生物量和根茎比也最高。  相似文献   
118.
单播与混播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研究氮肥对豆禾混播草地影响对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梯度(0,75,150 kg N/hm2,记作N0,N75,N150)对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以及它们混播(分别记作G-G,L-L,G-L)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播时,无芒雀麦对氮肥的响应较敏感,施入氮肥显著地提高无芒雀麦的生物量(P<0.05),而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混播时,无芒雀麦对有效氮的竞争胜过紫花苜蓿,施氮能显著地增加混播中无芒雀麦牧草的生物量(P<0.05),间接地抑制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发展。2)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总生物量介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之间,却高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的平均值。3)无芒雀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在混播时显著高于单播(P<0.05)。相反,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单播显著高于混播(P<0.05)。这说明在混播系统中,无芒雀麦混播效应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紫花苜蓿混播效应表现为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处于动态的消长中,这种变化通过土壤无机氮的水平来调控。  相似文献   
119.
高光谱遥感在草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研究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处理方法,评价了近期有关高光谱遥感在植被应用方面的进展,总结了高光谱遥感在草地上各个方面的作用,重点介绍高光谱遥感在草地生物量估算、草地物种识别与分类、生物化学成分估测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高光谱草地遥感的前景及发展趋势,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包括数字摄影技术、GPS的引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运用等.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草原定量分析、动态监测的精度将进一步提高,高光谱遥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对天山北坡山地草甸主要牧草进行生物量测定,研究其不同生长高度的生物量变化及茎、叶、花穗的生物量分布格局,探讨牧草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了解山地草甸牧草生产量结构,为提高牧草利用率及合理部署草场放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