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4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茄子属喜温作物,较耐高温,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5~30℃。临安地处浙西北山区,生态环境优异,农业资源丰富,山地茄子年生产面积333hm2,可向沪、杭市场供应优质茄子2万t。近年来,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海拔200~400m区域露地栽培的基础上,利用茄子再生能力强、恢复结果快的习性,在夏秋  相似文献   
12.
临安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县(市),“七山一水二分田”。自2006年对小型耕作机械实行购置补贴以来,小型耕作机械连续3年在临安市得到了快速发展,至今总量达到了1460台,为临安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不小贡献。下面就小型耕作机械在临安市的推广应用情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临安市是浙江省高山蔬菜重点发展区域,种植面积达1133公顷年产值达8000万元。目前,高山蔬菜在临安市农业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确立。因此,在实现高山蔬菜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保证高山蔬菜质量安全的长期稳定,已成为临安市今后发展高山蔬菜的重要课题。为逐步建立临安市高山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笔者试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践证明,防范农药、化肥等对高山蔬菜安全危害的关键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围绕当地主导高山蔬菜种,积极推广病虫无害化防治、科学施肥等技术和抗良种,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覆盖率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临安市白沙村,一个掩映于茫茫大山中的偏僻山沟,土地不过一隅,人口不过数百。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不仅因为全村年收入超过千万,人均年度纯收入超过1.5万而名扬浙东,而且其秀美的风光,清新的环境,良好的服务,也吸引着八方游客。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里成功地进行了集体林权改革,并采用了成熟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临安市天目生猪合作社创办于2002年。经过五年的苦心经营,合作社社员从166户发展到192户,生猪年出栏数从4万头增加到目前的12万头,养猪户年利润从450万元增加到2560万元。目前,天目生猪合作社建有省级无公害生猪基地、杭州市生猪养殖示范园区,影响辐射7个乡镇,经济实力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临安市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资源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由于长期以来受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种群个体数量急骤减少,资源植物的分布面积日益减少,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生态及自然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资源植物直接利用的空间日益缩小。为此,提出对该市的资源植物进行合理开发和积极约分层次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临安市花卉旅游业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临安市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和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发展花卉旅游是推动临安生态旅游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开展赏花旅游、开设"花卉生产基地游"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林业科学》2007,43(2):F0002-F0002
坐落于杭州西郊临安市的浙江林学院创建于1958年,经过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涵盖8大学科门类,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多科性大学。现任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教授。  相似文献   
19.
钱霞芳 《新农村》2014,(2):16-17
2010年以来,浙江省临安市以“绿色家0、富丽山村”建设为总载体,强势推进绿色新文化培育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两富”战略背景下的新农村新文化培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临安市板桥乡罗塘村骆贤祥科学喂养甲鱼,打出了“天目源”优质品牌,甲鱼产品在市场上销售量大增,年销售甲鱼2万多只,收入2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自产自销的致富路子。年仅40岁的骆贤祥,肯吃苦,善钻研。高中毕业回乡后,就开始钻研甲鱼养殖技术,从开始养2500只,发展到现在的10万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