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369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69篇
  54篇
综合类   1618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1108篇
畜牧兽医   848篇
园艺   373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2.
为深入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交配过程,利用急速冷冻、扫描电镜、组织学等技术,对其交配系统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具有短尾派蟹类的典型特征,即第一附肢(G1)比第二附肢(G2)长.G1整体粗壮光滑,由连接腹部的原肢和内肢组成.内肢长而挺直,呈三角柱状,两侧边缘融合...  相似文献   
123.
随着中华倒刺鱼巴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的成功,其人工养殖已逐渐展开,成为淡水养殖业中重要的养殖对象之一。但生产中和野外研究数据均表明中华倒刺鲃一龄幼鱼的生长速度较慢,一般一冬龄幼鱼最大个体仅100克左右,单次摄食量偏小,其干物质日粮水平最高在1.3%~1.6%之间。对饲料表观消化率不高,最高75%左右,这表明人们选用的商业全价饲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被中华倒刺鲃高效利用。投喂过程中易受惊吓而激烈游动,摄食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4.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组的蜕壳间隔和肝胰腺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组、F2组和F4组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肝胰腺和肌肉中的亚油酸(LOA)(C18:2n-6)、亚麻酸(LNA)(C18:3n-3)、EPA(C20:5n-3)和DHA(C22:6n-3)等主要脂肪酸含量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正相关关系,F1组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F2组的LO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F3组的LN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以50%的豆油或亚麻油替代鱼油能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但可能使幼蟹的成活率降低。以豆油或亚麻油替代鱼油会影响幼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和肝胰腺、肌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25.
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华虎头蟹苗种繁育过程中饵料及投喂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中华虎头蟹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效果较好的饵料为动物性饵料,Z1期以卤虫无节幼体为开口饵料,只投喂扁藻后期幼体发育较差;Z2以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搭配为好;Z3期则以轮虫为适宜饵料;M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6.
庞璞敏 《水产科学》1999,18(2):21-23
用1000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和6口海水土池糖培育中华绒螯蟹苗,比较两种河蟹人工繁殖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经35天培育表明,土池培育1kg大眼幼体可获利2063元,比室内育苗获利高4.2倍,产出投入比(2.07)比室内育苗(1.33)高45.77%。若采用土池育河蟹苗,每年至少可以少排放各种化学药物420t。  相似文献   
127.
中华绒螯解1种球状病毒颗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128.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相似文献   
129.
中华乌塘鳢精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江世贵 《水产学报》2000,24(2):119-122
对中华乌塘鳢精子激活的生理生态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中华乌塘鳢精子超低温保存方法,中华乌塘鳢精子激活的适宜盐度为5-15;其精子的激活不仅与激活溶溶盐度有关,而且与激活溶液的离子成份有关,激活溶液中K^+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精子的活动有抑帛和;中华乌塘鳢精子对PH的适应性强,在PH5.5-9.5范围内,激活率均在709%以上,尤以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的激活率最高,在PH6.0时精子活力最好。使用筛选出的  相似文献   
130.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期复眼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维佳 《水产学报》2001,25(2):103-106
用电镜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状幼体复眼的结构,结果显示出从状幼体Ⅰ期到状幼体V期复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其表面积从Ⅰ的15400μm2增加到V的0.4mm2,组成复眼的小眼由泡状突起发育成扁平六角形.小眼的折光部分的角膜、成角膜细胞、晶锥等均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感光部分从Ⅱ起组成小眼的8个小网膜细胞分化成远端的1个细胞和近端7个细胞二部分,小眼的感杆束直径随幼体发育从3.6μm增加到5.2μm,同时组成的微纤毛数量增多.状幼体复眼结构中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较多的高尔基体,随着幼体的发育小网膜细胞中的胞器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在V时小眼的结构基本上表现出与成体类似的光适应特征.从复眼的超微结构上看,1状幼体复眼的感光功能是逐渐完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